降血壓食物表的網友必推理由跟評價,在健康2.0、康健、ptt網友讚爆

探索降血壓食物表的內容與資訊,有561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烏烏醫師、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高敏敏 營養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好餓廚房 HowCook等,共有2202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降血壓食物表有關!另外更多的包含了降血壓食物表的各種問題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整理的降血壓食物表懶人包中被找到所需的結果。

看看更多網友降血壓食物表的討論與留言貼文都是是什麼內容:

Image Description
烏烏醫師
熱度指數:10454
按讚數:9968
留言數:1130

經痛困擾著許多女性朋友,但不知道為何,江湖上總是流傳各種似是而非的討論。身為婦產科醫師,我常常納悶,到底這些傳言從何而來。

前陣子,我又看到一篇被讚爆的文章,寫了許多關於月經跟養子宮的飲食禁忌,但仔細一看,發文的人既非營養師也非醫師,內容也錯誤百出,讓我越想越氣。因為這些錯誤的建議,不僅讓女生們動輒得咎,有些還會影響飲食均衡攝取、甚至讓女生們白白受苦。晚上實在越想越氣,決定好好來澄清一番。

#常常會經痛就是體虛婦科不好?

錯。其實超過一半以上的女生都會生理痛,只是程度因人而異。
因為子宮內膜剝落時,前列腺素會增加分泌刺激子宮收縮,以利排出經血,是引起疼痛的主因。此外,當子宮收縮的腔內壓力大於血壓時,會使血液流不進去子宮,造成子宮的短暫的缺血性疼痛。所以經痛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代表婦科、子宮不好。當然也有人耐痛性較高,血液循環較好就不容易經痛。

而經痛時,骨盆周圍痠痛、脹氣、腹瀉等狀況也因前列腺素的刺激而產生,這些都算是正常的現象。
(但若在經期還沒來時就有明顯且劇烈的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則需至門診照音波檢查是否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的問題。)

#喝冰水會導致經痛傷子宮?
#懷孕喝更容易影響胎兒?

過度延伸了。本來就經痛的人,喝冰水的確可能會更痛,因為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冰水會造成血管、肌肉短時間收縮。反之熱敷、喝溫水則可緩解這種痛感。
但對於原本不會經痛的人,喝冰水並不會引發經痛。至於會造成不孕、傷子宮,更是毫無根據。歐美國家甚至也會讓產婦產後立即補充冰水,因為早有研究指出,耐力運動後補充冰水、對於減減輕疲勞幫助恢復的效果比溫水好。

我真的很想幫冰水大聲地的問一聲:「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有位新婚好友也曾和我抱怨,在茶水間喝冰水卻被同事阻止:「這樣小心會不孕!」個性內斂的她其實當時已經懷孕,只能笑笑地點頭。

針對這個議題,我也特別問了我中醫的好朋友國醫杜李威,他指出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如果熱敷可以紓緩症狀,反之多喝冷飲確實會增加經痛症狀,那就該避免。但就像有人吃花生會冒痘痘、有人吃花生甚至會過敏休克,不能推論成所有人都不能吃花生。

瓜類、蘆筍、柚子......(以下省略數十種蔬果)都是涼性,經期應避吃?

以我的觀點,任何食物只要衛生、不要過量,月經來的時都可以吃。因爲蔬果類高纖維,不小心過量就容易引起腸絞痛、脹氣,吃生食、不潔的生菜則可能因大腸桿菌過高而拉肚子。而經期時,子宮收縮也會刺激腸胃蠕動、易脹氣,加上免疫力下降,所以飲食應清淡,避免大量生食。

這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避險」原則,沒有什麼絕對不能吃的道理。

#止痛藥吃多會依賴,
#非不得已不要吃以免上癮?

錯。容易成癮的止痛藥是嗎啡類藥物,但市面上常見的止痛藥主要分為兩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EVE、布洛芬)、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普拿疼),只要遵從使用劑量,月經來時一天不超過四顆。不太可能成癮或是傷肝傷腎。每次都吃止痛藥,也不會越來越不能忍痛、或越吃多越多顆。
此外,疼痛剛發生時吃藥效果最好,真的忍到不行才吃,不僅來不及讓藥效發揮,止痛效果也會打折,況且忍痛對大腦反而有負面作用。

#月經來吃巧克力止痛又不易發胖?

對一半。有些人吃巧克力真的會減輕疼痛,因巧克力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又含有豐富的鎂,有研究指出經痛和低血鎂有關,澳洲甚至將高劑量的鎂離子(300mg)當作治療經痛的藥物。

但月經來吃甜食不容易胖,就是無稽之談了。巧克力畢竟是甜食,市售的產品可可含量低,吃多容易造成血糖起伏累積脂肪,如果要補充鎂不妨從較天然的香蕉、堅果、五穀雜糧、菠菜中補充。

#月經來應減少活動量?
剛好相反。月經來時,增加活動量對經痛反而有幫助,比如快走、瑜伽這類型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又能提高體內腦內啡的濃度,改善疼痛。
不會經痛的人,也不需要因為月經來就中斷運動。

科學的確無法清楚解釋身體上的各種現像,有人經期來喝冰水會經痛,有人大啃冰塊也不會痛。但在沒有明確的研究之前,這畢竟都只是個人經驗的分享,我們不應該把這些奉為圭臬,甚至變成對女性的束縛。面對經痛,我們還是要對『證』下藥,不能以偏概全。

#月經迷思破解文

#破除孕期迷思從頭做起

Image Description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熱度指數:6530
按讚數:6401
留言數:162

《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

Image Description
高敏敏 營養師
熱度指數:3078
按讚數:2922
留言數:65

疫情期間,是否減少了與親密朋友間的問候呢? 減法俱樂部 正在舉辦「減糖巧克力」傳情活動
快到留言區看看,讓他們替你快遞溫暖心意給心上人!

「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
是為了提倡 #減法生活 而成立的倡議組織(例如:在飲食上減少糖的危害)
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有危害性,但攝取量的多寡可以決定它是否有害
一體兩面~與其做出二元對立的批判,不如找到一個平衡點❤️

你們知道「精緻糖的危害」嗎?⚠️
在製作食物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如:黑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楓糖漿...等)
有可能造成蛀牙、變肥胖、加速老化、血糖血脂血壓升高、 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風險,甚至還有可能罹癌...
建議每天的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若能降至5%更好!
但是!你手上的一杯全糖珍奶、一塊蛋糕可能就爆表了⚠️

希望大家在「想吃甜」的渴望上
可以慢慢減少糖量、吃天然的食物去取代👩🏻
吃一份新鮮水果,讓水果的天然甜舒緩嗜甜的感覺
或者吃一片高濃度的巧克力來增加滿足感
不僅能減少糖的攝取,還能透過可可中的類黃酮、可可多酚讓快樂賀爾蒙上升、增加幸福感,還能養顏美容❤️
是不是很棒呢!

記得要去 減法俱樂部 參加活動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起過 #減法生活 & #減糖生活 😉

Image Description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熱度指數:2913
按讚數:2692
留言數:148

「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我們對於長輩的那些看似善意的行為和舉動,是不是只是一廂情願的,以愛為名的支配?
~朱為民

‧有許多的長輩,說不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可能他想說的是:「我很想念你們,很想孩子能常來看我,也很想另一半能常常陪在我身邊!」但說出口的卻是「我快要死了。」

‧當媽媽說「帶你爸去看醫生」,媽媽並非是不能體諒子女的工作繁忙,多半是擔心「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尤其是女性長輩,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常常會希望在做重大醫療決策時,有家族男性在場,甚至希望由兒子(甚至一定要是長子)來下決定。

‧「明明他可以,為什麼要丟給我?」其實,這些行為可能連不是心理精神專家的人,也都可以說出它的名字,就叫「撒嬌」。也就是心理的支持與鼓勵。藉由「丟問題」,實為「找關心」。

取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

各位朋友,早安:

有位朋友跟我提到她媽媽的狀況,我很快想到這本書。傳統的親子互動模式,再加上大腦的退化,讓成年子女不管怎麼做,父母就是不滿意,讓盡心盡力的成年子女感到憤怒與委屈。

不是年紀大,個性就成熟。有人是年紀越大,鬧起脾氣來越像小娃娃。

我很少講長照的議題,但「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依舊可行。同理與關心不能少,嚴守界線也要做到,譬如,任由老人家隨意打罵人,那是誰都會想逃,最後對老人家怎麼會好?!

這本書的文字使用很實在,建議也很有條理。只是,成年子女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老人家,因為不斷衰老的過程,盡是挫折。

祝願您,藉著這本書,在心態上準備好我們自己要如何度過晚年!

*********************************

「為什麼不管我怎麼做,我媽都不滿意?」

【文/ 蔡佳芬】

「醫生說我蛋白質不夠……」曾伯伯開始抱怨。
「蛋白質就是要多吃肉。我多買些牛肉跟魚,平常可以多吃點。」諸森也覺得老爸營養不夠,想多煮些肉來給他補一補。
「肉跟魚都有一種腥味,我不喜歡。」曾伯伯立刻打槍。
「不然我買鮮奶給你,鮮奶也有乳蛋白,多少補充一些。」諸森曉得老爸的脾氣,只好再換個方法。
「我喝牛奶會拉肚子。」曾伯伯再開一槍。
「那我去買○○牌的高蛋白營養品,一瓶裡面的蛋白質含量可以抵好幾餐了。」諸森從營養師那裡拿了幾張衛教單,上面標註得很清楚。
「我聽說那種東西很難喝,都是插鼻胃管的人才吃那個。我才不要。」曾伯伯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
諸森嘆了一口氣。
為什麼不管怎麼做,老爸都不滿意呢?
「擔心他走不穩會跌倒,衝過去扶著他的手,他卻說我動作粗魯,拽得他胳膊痛。」「他半夜常常需要起來上廁所,我請外籍看護小心地跟著。他卻說我派人監視他,害他活得不自由。」

你是否也曾聽過上述這些話。明明自己就費盡心思,甚至花費大筆金錢,想要讓長輩獲得更好的照顧,但卻換來批評與抱怨?

子女聽在心裡,滿腹辛酸、委屈,甚至是憤怒不已。子女不明瞭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父母就是不滿意,難道是故意找碴來折磨人?

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為什麼我怎麼做,他都不滿意?」

■ 可能一: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

夏子奶奶八十多歲了,視力不佳外,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與糖尿病,雖然推著助行器可以勉強移動,但是仍有著跌倒的風險。她平日與兒子一家人同住。

某日,夏子奶奶在家中昏厥,里長正巧來家中拜訪而發現,緊急送醫後,醫師說可能是進食不規則,低血糖導致的。

夏子奶奶的兒子和媳婦白天需要外出工作,孫子也在外地就學,考量她一人獨自留在家中,倘若有意外狀況,恐怕再度面臨危險,於是先安排奶奶到住家附近的日照中心。原本期待每週一到週五白天,夏子奶奶可以有規則的活動與進餐,晚上與假日,再由親人協助照護。

結果奶奶先是抱怨日照中心的食物,她不喜歡,接著又說自己的個性內向,不習慣跟著團體一起活動,最後她乾脆拒絕前往。中心只好結案。

兒子接著申請外籍看護來陪伴、照顧夏子奶奶。沒想到,看護才來一個月,奶奶就極力反對繼續聘用,說是看護聽不懂國、台語,或說這樣花費太多金錢,又說不習慣有外人同住,再者,就是家中的空間本來就不大,這樣孫子回家只能睡在沙發上。

奶奶每天嫌東嫌西,外籍看護也向仲介公司訴苦,兒子無奈,只好停止聘用外籍看護。

這兩個方法都不行,兒子改為向長照中心申請居家服務員前來協助,心想至少要能確保服藥與進餐的規則性。經由照顧專員評估後,運氣不錯地獲派年輕的本國籍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府。

結果,夏子奶奶還是不滿意。倘若居服員動作快,她就說對方只想草草了事,快快回家。若居服員待得久一些,她又說對方一定是經驗不足,沒效率。甚至連對方太年輕都能抱怨。說溝通不來,聊不上兩句。

夏子奶奶的兒子也快六十歲了,他不解地問:「醫師,我媽是不是得了一種『愛抱怨』的病?無論我怎麼做,她都不滿意。我該怎麼辦?」

我一邊安慰他,一邊接著說:「我猜想,奶奶上回昏倒後,恐怕覺得自己不知道何時會再發生這種事,所以有種強烈的不安感。她想要的或許不是這些正確的照護處置。如果是你們不在,她就會害怕的話。她希望的,可能是你常常在身邊。」

我跟夏子奶奶的兒子,討論了可能的做法:
方法一:試著每日趁午休時撥電話回家。
方法二:在家中裝設可看見彼此影像的監視系統,教導夏子奶奶緊急時可按求救鈕,或是通話鈕。
方法三:再搭配居家照顧服務員的訪視。
最後,終於慢慢改善這個情況。

正如同我們養育下一代,如果過度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即便是能提供孩子富裕的環境、昂貴的才藝補習,但會不會也是換來對父母的不滿?

有時,我們會直覺地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照顧對方,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愛對方,著重這些外表上看似重要且必須的,但卻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 可能二:「老」羞成怒,這是面子問題

翰林伯已經九十歲了,他的獨生女兒遠嫁外國。在太太過世後,原本身體硬朗的他,自己獨居了一段時間。

但在上個月,翰林伯夜半如廁時,在家中跌倒,大腿骨折,所幸鄰居聽到聲響,呼叫救護車將他送醫。後來翰林伯接受開刀,住院數週。

出院後,女兒安排他入住堪稱高檔的銀髮安養中心。女兒還買妥各式復健器材,備齊了各家營養品,就是希望能讓翰林伯身體康復,在環境優美的地方頤養天年。

豈知住了三個禮拜,翰林伯卻因為適應不良,嚴重失眠而被安排前來看診。

接到安養中心通知的獨生女兒,也由國外趕回,陪同就醫,想了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翰林伯首先抱怨晚上睡覺時,中心不准他把廁所的燈光完全關掉,害他有光害,睡不好,但這其實是因為翰林伯晚上堅持起床如廁,照顧人員擔心若沒有光線引導,視線不良,翰林伯容易跌倒、受傷。

接著,翰林伯又抱怨廚房將他的飯菜切得碎碎的,「像給豬吃的一樣」。原來是照顧員發現翰林伯的牙口不好,常常會將無法吞食的菜留下不吃,因此體重偏輕,所以才準備細碎飲食。

仔細聽聽翰林伯說的話,他不斷強調自己「各方面都沒問題」,堅持「凡事都可以自己來」。

我想,癥結點可能就在他「不想服老」,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協助」,所以對於那些幫助他的舉動,多以抱怨挑剔的方式來抵抗。

這種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建議在處理時,需要適當地維護翰林伯的尊嚴,對於他的失能及退化輕描淡寫地帶過,然後巧妙地強調這些作為的好處或是必要之處,甚至編個他比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讓長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

舉例來說,可以對翰林伯說明,燈光是統一控制,規定都要開著,每間房都一樣,但或許可以為他換個光線較柔和的燈泡。

而飲食是營養師特製的,因為是女兒特別拜託的,為的是給他補身體,好讓他的骨頭早點長好等等。

這些抱怨,其實有時候是長輩們對自己老化、退化的怨嘆,如果子女能給予傾聽、支持,幫長輩找個適當的下台階,就能協助長輩逐漸地接受自己身心的改變。

■ 可能三:妄想作祟,講道理是沒用的

馮老從軍中退伍後,五十歲才經由相親結婚生了三個女兒。可惜太太年輕時就因車禍過世了,所幸三姊妹順利成長,並且事父至孝。

馮老伯伯晚年中風,後來又罹患了失智症。由於有吞嚥障礙的情況,需要特別製備食物,三姊妹都是輪班烹煮營養又好吞食的餐點給父親吃,不假手他人。馮老爹個性耿直,就是脾氣差了點,三姊妹都是婉言相勸。

某次回診時,三姊妹以眼神暗示我有話要說,於是,我請護理師將馮老支開去量血壓。

「醫師,我爸最近越來越難照顧,我們怎麼做都被罵。我們三姊妹為了照顧他,時常請假,也不敢去找全時的工作。我們自認為已經很盡力了,心理壓力很大,是不是也該要來看妳的門診?」
「妳們照顧父親真的非常仔細。到底是發生什麼狀況呢?」
「醫師,您也知道我爸不太能吃硬的東西,所以我們都會把飯菜燉煮得很軟爛。
「但他最近一直抱怨食物裡有渣渣,使得他吞不下去,說我這樣就是要謀害他。可是我用筷子撥開來檢查,什麼渣都沒有啊。他那一餐就生氣到不肯吃。
「我想這樣下去不行,昨天我特別熬了魚湯,然後用濾網撈了一遍又一遍,確定都沒有任何渣渣,才端給他喝。沒想到他喝了一口,就破口大罵,說有渣渣,說我想害他噎死。
「最令我想不通的是,我們煮的,他說有問題。帶他出門,去逛逛便利商店,買些微波食品,他卻吃得津津有味。」
女兒們邊說邊流淚,實在好委屈。

馮老恐怕是出現了失智症中的「被害妄想」,認為女兒們想害他,且認為食物可能被下毒,對食物充滿疑心,所以不論女兒們怎麼費心,都沒有用。

而微波食品是真空密封包裝,通常此類病患會認為這種比較安全,比較能放心食用。

聽了我的說明,三姊妹恍然大悟,終於了解並非是老爸爸挑剔,也不是自己廚藝有問題,而是失智的症狀所導致。

後來調整藥物,控制妄想。馮老的症狀減輕,全家又能和樂相處。

■ 可能四: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問題是他需不需要

大東因為罹患小兒麻痺,所以,從幼年起父母就最為關心他,他也打定主意不婚不生,要和雙親生活在一起。大東另外有三位手足,都已成家並且住在外地。大東的雙親過了七十大壽後,便開始出現明顯的老化現象。

大東非常擔心,他在心中暗自許願,一定要照顧好父母。

家中原本是母親掌廚,烹煮三餐,大東主動要求進廚房幫忙,可是洗菜被嫌不乾淨,下麵被嫌煮過頭。

大東的老爸平日最愛在外趴趴走,找朋友聊天,大東開始跟前跟後,老爸嫌他煩人。

有回老爸晚了點回家,大東到處打電話找人,差點就要報警協尋,老爸爸氣到說他小題大作。

大東很氣餒,他撥電話向兄長訴苦,抱怨自己盡心盡力,老爸老媽卻都不滿意。

大哥聽了,微笑地回應:「這不就跟你一樣嗎?小時候,因為你行動上跟其他人不同,爸媽擔心你上下學不方便,於是每天都去校門口接你放學。結果你吵著說你沒問題,要跟大家一起坐校車回家。爸媽擔心你被別人嘲笑,於是拿了醫院的診斷書,到學校去找老師商量,想讓你免上體育課,結果你抱怨他們太雞婆,最後你的體育課還拿全勤。就連你都找到工作了,他們還像偵探一般,假扮顧客在角落觀察,等被你識破後,你嚷嚷這樣很沒面子。」

大東被老哥一點,幡然醒悟。自己雖然是一片善念,想回報父母,但卻也像當年的父母一樣,關愛有餘,擔憂過頭,且矯枉過正了。

我建議大東,應該在父母能力不足之處,進行協助,而不是什麼都不讓他們做,這樣反而會讓父母的身體功能退化加速。

子女不妨試試讓長輩知道自己能提供怎樣的協助,再請他們有需要時,不吝提出,或許就能讓關係輕鬆些,彼此互助,生活更自在。

■ 可能五:不是你不好,是他心情不好

應該有不少人有這種經驗。你像往常一樣進辦公室上班,也像往常一樣工作,但今天老闆好像吃到炸藥,不停亂開炮。

你看大家冒汗,襯衫濕,於是拿起遙控器,調降冷氣溫度。老闆卻碎念說才幾度就忍耐不了,這是浪費電。

你轉頭,改打開電風扇吹。老闆又說這樣噪音太大,風吹得文件到處跑。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你才晚了一秒接起,老闆罵你上班不專心,萬一是重要電話怎麼辦。

而接聽顧客來電,你多講了兩句寒暄。老闆說事情講好就好,不要故意聊天殺時間。你把開會報告寄給全體與會者,老闆又碎念說電腦螢幕字太小,應該要印出來。你趕忙把紙本列印完成,老闆卻說誰要你印全彩的,這樣很浪費墨水錢。

連在開會中,你看老闆聲音沙啞,就順手倒杯水給他喝,卻被嫌矯情、拍馬屁。處處動輒得咎,你簡直想拍桌、辭職算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有一種可能,無論你做什麼,他都不滿意,那就是他「心情不好」。

有不少的長輩在老年期罹患了憂鬱症,或是出現憂鬱情緒,但他並不直接地說出自己「心情不好」,反而以「不耐煩、唱反調、雞蛋裡挑骨頭」的方式來呈現。

這種時候,不管你做了什麼,做得多好,你都可能踩到地雷,被炸得遍體鱗傷。

臨床上,常見與老年憂鬱症相關的身體疾病不少,常見的有中風(高達百分之五十的中風患者曾出現中風後憂鬱)、帕金森氏症(約百分之四十的患者會合併憂鬱症狀)、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疼痛的疾病(關節炎、腰背痛等)、癌症,使用免疫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類固醇類製劑等。

長輩可能是因為身體上的種種不舒適,情緒上的低落、憂鬱、不開心,從而出現行為上的煩躁不耐。

我建議可到老年精神科醫師處就診,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調整生活作息的職能治療等,這都可以改善情緒問題。

當一個人的心情愉悅起來,關係自然輕鬆、好相處,彼此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大改進。

若說,我們無法令世上所有的人都滿意,我想認同此話的人必定不少,只是這個不滿意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友或是長輩。

倘若不管怎樣做,都無法獲得父母的滿意時,請記得,最重要的是初心。好話一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

以上文字取自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156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Image Description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熱度指數:2531
按讚數:2466
留言數:49

0310新加坡聯合早報

*【英女王就哈利和梅根專訪發表聲明】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和她的家人於9日發表聲明,回應哈利王子和梅根指控家人對他們的兒子種族主義的言論。路透社報導,白金漢宮代表伊莉莎白女王發表的聲明說:“整個家庭對於哈利和梅根過去幾年所面對的種種挑戰感到悲傷。”“(他們)提出的問題,特別是種族問題,令人擔憂。儘管某些回憶可能有所不同,但我們會非常認真地對待它們,並將由家人們私下解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0-1130193

*【哈利與梅根訪談撼動英國 傳白金漢宮緊急開會強森拒置評】
英國哈利王子和妻子梅根的爆炸性訪談撼動英國,據報白金漢宮為此召開危機會議,英國政界也出現就梅根聲稱遭到種族歧視的指控展開調查的呼聲。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哈利夫婦接受名嘴歐普拉專訪的節目7日在美國播出後,白金漢宮召開了出席者包括高級王室成員的危機會議,但未立即作出回應。報導指出,王室越來越難繼續保持沉默,但同時也“不希望被迫倉促發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87

*【緬軍警闖仰光民宅逮捕至少50示威者 再有一民盟成員被捕後死亡】
緬甸軍方鎮壓反政變示威者的暴力程度不斷升級。軍警週一深夜至週二淩晨在最大城市仰光展開大規模圍捕,至少50人被捕。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再有一名成員遭軍警逮捕後死亡。
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310-1130066

*【印度米左拉姆邦將提供 緬甸流亡者食物和臨時住所】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一些警員和民眾陸續越過邊界逃到印度東北部的米左拉姆邦(Mizoram)。米左拉姆邦首席部長左拉姆唐卡表示將為這些緬甸民眾提供食物和臨時住所,然後由中央政府決定是否遣返他們。左拉姆唐卡在米左拉姆邦首府艾藻爾說:“如果一個國家發生政治問題而危及民眾性命,並導致民眾逃到鄰國,(鄰國)通常不會遣返這些民眾。這是普通常識。”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310-1130067

*【緬甸修女跪求軍警 別對示威者開槍】
緬甸軍警四處鎮壓反政變示威者,一名天主教修女不忍再看到傷亡,當場向全副武裝的警員下跪,畫面被民眾拍下並在網路上傳開,讓許多人為之動容。這名45歲的天主教修女是安羅斯努唐(Ann Rose Nu Tawng),示威者群眾8日在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Myitkyina)的街頭抗議,警員攜帶鎮壓裝備到場,準備驅趕和逮捕示威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310-1130068

*【馮德萊恩: 無法滿足歐洲訂單 歐盟或阻止更多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出口】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歐盟可能阻止更多冠病疫苗出口,稱義大利日前阻止一批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出口到澳洲,並非一次性行動。馮德萊恩接受德國《經濟週刊》訪問時說:“這不是一次性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90

*【美國航空業者籲拜登政府 迅速制定冠病健康證明標準】
美國航空業者呼籲拜登政府帶頭為類似“疫苗護照”的臨時冠病健康證明制定標準,通過記錄疫苗接種和病毒檢測結果來協助重振全球旅遊業。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92

*【韓疫苗接種一周後13人死亡 八人死因與疫苗無關 五起調查中】
韓國實施冠病疫苗接種超過一周,已累計13起接種後死亡案例,死者均為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韓國防疫當局強調,專家初步判定八起死因與疫苗無關,其餘死亡案例仍調查中,呼籲民眾不要過於擔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94

*【只能參加旅遊團不能自駕游 馬國放寬管制允許部分州屬跨州旅行】
馬國主管防疫事務的國防部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里說:“自從政府實施第二輪行動管制令以來,單日確診病例有所下降,今天更是少過1500起。政府在聽取旅遊部提出受管制行動的國內‘旅遊泡泡’的建議後,決定放寬跨州旅行限制。”
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310-1130065

*【疫情受控接種計畫啟動 泰國加速重啟旅遊業】
隨著泰國冠病疫情受到控制,加上該國近期啟動了冠病疫苗接種計畫,當局開始加速推動重啟旅遊業,希望儘早迎來外國遊客,重振旅遊業這個重要經濟支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310-1130069

*【印尼批准授權緊急使用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印尼已批准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印尼食品和藥品監管機構負責人佩尼昨天說:“我們須加快接種速度,以便儘快達到群體免疫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310-1130070

*【香港再有七人接種冠病疫苗後不適送院】
香港冠病疫苗接種計畫進入第三周,港府9日公佈,8日共有七例送院病例,其中五人接種科興疫苗,分別出現呼吸急促、異常胸部疼痛、左手臂麻痹等,其中一人感到左邊手腳虛弱及暈眩,一度留院治療。另有兩人接種複星/BioNTech的複必泰疫苗,分別血壓上升及皮膚出現皮疹。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10-1130192

*【美財長:正準備儘快發放紓困資金】
美國財長葉倫表示,國會即將通過1.9兆美元的疫情紓困法案之際,財政部正在準備儘快發放紓困資金。彭博社報導,葉倫在一次線上會議準備的演講稿中說,“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的財政部團隊將努力以盡可能快的方式發放紓困資金,以得到最大的效果。”白宮週二早些時候表示,美國總統拜登的名字將不會出現在紓困支票上,以便加快向美國民眾發放支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0-1130190

*【日本奧運將不迎外國客】
日本政府已決定放棄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迎來海外觀眾。多位匿名官員向日媒透露了這個消息。 下周, 日本奧運組委會、東京都政府以及國際奧會(IOC)和國際殘奧會(IPC)的代表舉行五方會談後宣佈。日本當局做出這個決定有以下原因: 一來,是冠病病毒的變異難預料,而當局正在收緊外國人入境。 再來,是日本當局顧及民意, 有7成以上的日本民眾認為必要謹慎。此外, 首都東京的疫情仍不容樂觀,當局唯恐引入外國觀眾會增加醫療負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0-1130170

*【世衛:早就宣佈冠病疫情為緊急情況 但部分國家置若罔聞】
距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冠病疫情全球“大流行”將屆一年,部分歐美人士仍在怪中國隱瞞疫情,但世衛8日直言,根本是有些國家對世衛所發緊急警示置若罔聞。法新社報導,世衛2020年1月30日宣佈冠病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PHEIC是國際衛生條例中最高級別的警戒。然而,直到世衛3月11日使用“大流行”一詞,許多國家才開始有所行動。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說,世衛宣佈PHEIC後,一些國家仍沒意識到冠病帶來的風險,當時中國以外地區的確診例不到100起,也無人病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9-1130034

*【全球超3億人接種冠病疫苗】
報導稱,目前已有3.014億人接種冠病疫苗,占全球人口總數的3.8%,是全球確診病例數量的2.5倍。世界衛生組織此前表示,全球至少要有70%的人接種疫苗才能實現群體免疫。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克呂熱表示,疫情會一直持續到2022年初。疫苗接種人數排名前五的國家為美國逾9000萬人,中國5250萬人,英國約2300萬人,印度2070萬人,巴西1060萬人。這五個國家疫苗接種人數之和超過了全球接種總數的60%。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9-1130028

*【泰國首相巴育不滿提問 向記者噴酒精】
泰國首相巴育在內閣會議後召開新聞發佈會上,在新聞發佈會尾聲被追問內閣改組的具體名單,巴育看來心情不好,一臉嚴肅的地拿起講臺上的一瓶酒精噴霧,走向坐在第一排的記者,對著他們噴灑,引起譁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9-1130035

*【美債收益率下跌 科技股強勢反彈納指漲3.69%】
美股9日尾盤繼續上揚,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科技股從前一日跌逾10%進技術性回檔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又展開了猛烈反攻,收盤漲3.69%。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0-1130169

*【韓LH公社員工涉靠內幕消息購新城開發專案 文在寅強調要嚴厲調查】
韓國住宅土地公社13名員工涉嫌靠內幕消息投機購買新城開發專案的消息傳開後引發軒然大波。韓國總統文在寅強調要嚴厲調查,並指示徹底查明案件是否屬於根深蒂固的腐敗行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88

*【日本首相菅義偉或在下月訪問華盛頓】
日本媒體報導,首相菅義偉最快可能在下月訪問華盛頓。兩國本月中旬將在東京召開外長與防長聯合會議,為兩國首腦峰會暖場。預料,如何應對中國會是兩國新政府共同關注的重點。如果菅義偉此次成行,他將是拜登政府接招待的第一位外國領導人。日本放送協會(NHK)昨日報導,日本官方正在積極與美方協調有關菅義偉訪問華盛頓的行程安排。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0-1130089

*【中美代表就舉行高級別會議進行談判】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正在與中國就兩國之間可能舉行的“近期”高級別會議進行談判。香港《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兩國正在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議進行討論。這將是自拜登今年1月就職以來的首次此類接觸。報導稱,中國代表團可能包括兩位重量級人物,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率領。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也可能加入此次會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10-1130183

*【中俄將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經中俄兩國政府批准,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太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與俄羅斯國家航太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於3月9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廣泛合作,面向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國際夥伴開放。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10-1130185

Image Description
好餓廚房 HowCook
熱度指數:1820
按讚數:1781
留言數:611

#胰島素阻抗 #醣中毒 #減醣重要文第二篇
#喜歡請打+1

打鐵趁熱,今天的主題依然圍繞在減醣的核心觀念,若你是想看食譜的人,就先抱歉了😘

螢幕前的你好嗎??😊 是否正在停滯期的困惑中? 是否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吃才算正確? 是否還在為了體重上上下下,沒有達到理想值而煩惱?

不要急,先放下以往照表操課的習慣,減醣是門學問、是邏輯、是哲學,必須先理解身體運作的方式,用對方法,才會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有沒有符合減醣的要素

而唯有這樣,也才會知道犯了什麼錯,才會知道該怎麼修正,該怎麼除錯,是吧!

我收到很多私訊,給了好餓很多Q&A,但.....大部分都還是停留在熱量概念裡,比如: 我吃多少才算是減醣? 每天攝取多少碳水才會瘦身? 原來減醣是戒澱粉? 油脂熱量這麼高,怎麼可能瘦? blablabla......

各位,再說一次,我不是在強調計算卡路里不對,熱量赤字不對,營養學不對,少吃多動不對或是TDEE、BMR不重要。 這些都正確,但是它們都是你在*修正細節上的輔助工具*

大前提是,新的飲食觀念在告訴你,原來不是吃的少,身上脂肪就會燃燒的更多,原來不是攝取太多油脂,就會多長脂肪,原來不是沒有運動,我才持續發胖

★最大的問題,在內分泌-賀爾蒙,你吃進了太多碳水化合物,血糖上升,刺激胰島素大量工作,所以你的身體不斷的選擇堆積脂肪,儲存能量,依賴醣質燃燒,→而不去利用最方便可以取得的脂肪。 反而強迫你一直飲食,不停有飢餓感,吃不停的惡性循環帶來肥胖,醣依賴醣中毒,血糖不斷飆高,最壞的下場則是變成糖尿病

我本來就是一個極度愛吃美食的人,量也不算大,吃的精緻卻不太有人工添加物,甚至很愛自己煮,調味料也用的不錯,還非常愛喝水,更沒有懶的運動

為什麼我會胖???腫的還飛快?? 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心聲,到底問題是出在哪啊?

所以,誠心的先請你們拋棄過去減重的包袱,忘掉熱量

因為我正在用我自己,這個極端的案例,分享給你,我如何成功的方法,我如何戒掉高碳水的食物,我如何跳脫清淡無趣的減肥餐,這些都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來驗證,不是無的放矢(當然還沒有做的很漂亮,但我知道自己正踏在一條對的路上,這很重要)

我知道我可以下一些很聳動的標題,如何在一個月內瘦了Xkg,10大tips讓你馬上變成瘦身美人,超神減醣食譜瘦身不再是夢想...blablabla

但這些都是虛的,網路的表面而已,你們沒看到的是快速瘦身,後面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我用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自然* *單純* *瞬間* 看到效果,這是不可能的。 一定是循序漸進,一定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而有所改變,所以按表操課,絕對不適用於每個人身上

當然,如果你能夠忍受水煮仙女餐一整年,然後一週還高強度運動個3-4天,那我就真的沒話說(除非你身體有疾病,不然一定會成功)

只是,剩餘90%的人還是會面臨失敗~~既然如此,我們還要怪自己做錯了嗎?是意志力差嗎? 不如利用這個機會,接受新觀念,是吧!!

所以不要再騙自己,撇步和開掛是不存在的

『請先好好瞭解 - 身體運作的邏輯,我不是醫生,沒有辦法說一堆醫學關鍵字來說服你,所以我用自己一年來的實際經驗做為案例分享。 放心,我更不想當什麼健身減肥的老師,我減醣是為了吃更多耶😆!!

所以直到現在才會開始聊我的減醣經驗,因為實在看到太多人仍然在誤區裡........別再被舊觀念綁死了........別再按表操課了.....別再相信聳動的標題了.........plz......』

PS:抱歉,我需要先打一堆激勵人心的...前文,因為實在太多人只想看如何*快速成功*的方法。如果我會願意用這種行銷術語去呼弄你們的話,我還會只是個小部落客嗎? 每次乖乖的分享*有難度*的食譜?

以我肚子餓的超能力,老早就去拍一堆漂亮的美食,躲掉一堆細節,然後冠上不切實際的標題,把自己的粉絲數灌爆了好不?

我相信傻人有傻福,所以直到現在還是按部就班的做我認為對的事。因為我知道好餓廚房的觀眾群,大多都是真正愛吃的人,有更多是想理解知識的人,捨不得也不願意用這種手法對待你們.......這是我依然固執的主因

雖然中文老是寫的不太好,但語重心長,真心分享。 等哪天我開竅了,再去網路的花花世界裡大做文章吧~~^^

-----進入今天的正題------


今天的主題是 *胰島素阻抗*,一個減醣的大魔王,認識它後,解答了許多曾經讓我感到困惑的問題。如果你也正在減醣,但效果不好,那就一定要試著瞭解它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 內分泌的重要-兩大賀爾蒙,*升糖素*和*胰島素*在人體內工作的方式,一個是負責分解利用,另一個是組合儲存。影響它們工作的時機或順序,主要都在於攝取進來的 *醣*,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正常來說:吃下去的食物經過分解,產生了葡萄糖,血糖升高,胰島素開始工作,肝臟和肌肉的細胞接收到訊號,開始將葡萄糖轉換成肝醣存放,做為身體可以隨時提取的能源

超過負載時,就會被轉換成脂肪先堆積到皮下,依然負擔不了,就換個地方到內臟(肝為主)或血管內,所以肥胖的人多半會有脂肪肝,高血脂....等症狀

★而胰島素阻抗,就是當你經常性的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不斷刺激胰島素分泌,身體裡需要負責工作轉換能源的細胞,達到極限,開始疲乏的後遺症

細胞需要*更多的胰島素* 去接收工作指令,才會將葡萄糖轉換成肝醣的抗拒現象

簡單來說,你比一般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身體才願意正常工作。 更壞的消息是,多出來的能量(葡萄糖),會一分不剩的*完全*被轉換成*脂肪*儲存

也就是說,你不只會胖,而且會隨著胰島素阻抗嚴重的程度,胖的更快,加倍的胖.......

有沒有發覺? 每個人胖的經驗都差不多?? 正常體重時,吃得再多,外觀也沒有明顯的改變,但隨著體脂肪越來越多,肚子越來越大後......就連每天只吃一點,體重也還是在增加? (俗話:喝水也會胖就是這麼來的)

而且即便嘗試把食量減少一段時間,體重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因為~~你的身體正面臨著*胰島素阻抗*的問題。甚至你的飲食中,並沒有把高碳水化合物的部分拿掉,也就是上一篇不斷提到的,*澱粉*和*糖*,所以你的惡性循環依舊照常工作,不斷的累積脂肪

很多人誤會了,我並不是憎恨米、麵類的澱粉主食,更不反對水果、飲料

但是當你已經過度肥胖,胰島素阻抗多半已經很高時.....你卻依然不斷的在攝取最容易、最快被分解的高*醣*食物,只會讓你的身體循環更加惡化,而且是加倍增長......

尤其常在社團裡看到很多人,所謂的減醣餐盤,大多只是把料理手法變的清淡,把*總量*變小.....但澱粉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卻仍然是一樣多,我就會充滿問號。 不知道是不是從小被灌輸的營養教育裡,主食相當重要.....或是台灣人吃飯習慣一定要配著吃

總之,單純把總量變小,仍然吃著等比的碳水化合物,是不會看到太大效果的,尤其當你正在*初期*減醣,多半胰島素阻抗還是偏高的時候

胰島素阻抗也不是人人都一樣,過度肥胖的人或糖尿病的患者,99%會存在這個問題。 但不要想說,瘦的人就沒有,有沒有發現身邊有一些朋友,身材很標準,但是健康檢查後卻有*肥鵝肝*,紅字不少,三酸甘油脂更是明顯超標,是的.....那就是胰島素阻抗搞的鬼,甚至先天就比較高的人也不少

那~~~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胰島素阻抗呢? 身體有發炎現象,肥胖、腹圍寬、血壓高、三酸甘油脂高、肥鵝肝、血糖高、血脂高甚至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有上述的症狀,那幾乎可以肯定你有,或多或少而已, 因為這些都是胰島素阻抗,造成的後果

你也可以算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否超過身高的一半? 或是靠近淋巴的部位,比如手臂、脖子、腋下、大腿內側,有沒有黑色素沉澱的橘皮組織....這些都是簡單可以看出來的外在症狀

上一篇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告訴大家,飲食是很奇妙的,單單是一些簡單的改變,就可以逆轉身體工作的方式

目標是讓身體不要依賴*醣*做為主要能源,降低胰島素的分泌,多激發升糖素去燃燒脂肪,體重就會自然下降

說起來好像很難,尤其當你有胰島素阻抗時,但其實並不然,身體很單純的,它只會按照你的指示做事

如果看懂這兩篇文,我相信你已經理解減醣的真諦,為什麼會需要先把高GI的食物戒掉。除了讓身體對*醣*的依賴降到最低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的程度

醣中毒不是寫好玩的,看看垃圾美食..... 是不是都幾乎屬於高升醣的食物,當身體愛上這麼容易被分解燃燒的能源後,真的就跟中毒差不多

肥胖的人想想,自己太久沒東西吃以後的反應,脾氣會差,手抖,沒耐性,甚至心跳變快,血壓拉高,像不像是癮君子?

所以要肥胖的人吃的清淡,吃的健康,吃的少,才會這麼難這麼痛苦,因為你的身體正在飢渴*醣*,它不想你去吃一些麻煩的食物

這一年多來寫的減醣食譜,很多都是為了應付自己這種現象,如何讓身體不飢渴高升醣食物,想辦法降低澱粉和糖

把菜色做的更漂亮,香氣更開胃,層次更多變。 有主菜,有沙拉,有小點心,甚至有減醣宵夜,都是為了忍不住想吃高升醣食物的時候,可以解饞,讓自己更開心的維持下去

真的別懷疑,光是戒掉高升糖食物的效果,就會超乎你想像的好。更別懷疑,光是壓低澱粉和不吃糖,就真的可以放膽的吃飽

我們這些減醣的過來人都算過,當你一次性的把高升醣食物拿掉的時候,碳水值會降得非常多,幾乎不用細算都肯定符合很漂亮的標準。而且會隨著減醣的日子一天天增加,身體醣依賴的問題,也會變的越來越好。

所以別急,給自己信心,多一些耐性

★先吃飽吃的好,躲掉不該吃的,吃對時間,吃對內容,會比細算一堆數字要重要的多。找到辦法持續下去,才會看到效果

那,除了改變飲食以外,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嗎?

有的,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間歇性斷食,良好的睡眠,天然醋酸等等.....都會很有幫助,而且會很快看到效果

為什麼會開始接觸康普茶和一些天然發酵的東西,也是因為它們可以改善並調整體質

未來,我會聊的更深入!! 今天就暫時先這樣了~~我都打到累了,相信有更多人已經看到頭暈^^

中秋大餐前的兩篇重要文章,希望大家都能看完,中文不算好的我,是真的寫的很努力,喜歡的人,就喊個+1 按個讚留個言,都好^^ 我會備受鼓勵的🥰🥰

PS: 現在你們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老說不是量的問題,是吃的內容,吃的順序,和吃的時間了吧!這些才是減醣的核心^^

還有,兩篇文都看不懂也沒關係,記得不吃糖少澱粉遠離醬汁😊😋 其他就先盡量啃,只要大方向對了,細節慢慢修正就好

#祝大家週末愉快 #中秋節快樂

Image Description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熱度指數:1646
按讚數:1600
留言數:37

[新冠肺炎之健康待在家—抗病毒食材]
如果待在家看新聞讓你惶恐不安,用以下食材做幾道菜吧!(第一次做這種健康食物圖)
最近閱讀一些新冠病毒相關學術論文,發現一些蠻實用的主題來分享一下。
之前提過引起感染的三個因素: 感染源、易感宿主、傳染途徑。
⚠️感染源;新冠病毒
⚠️易感宿主:免疫力差容易感染,預後也不好
⚠️傳染途徑:指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途徑➡️所以要落實防疫三寶:洗手口罩勿群聚

其中維持良好免疫力及切斷傳染途徑是我們比較能掌握的。

現在應該有蠻多時間都要待在家,若朝壞的想,
這樣的情形恐怕會持續一段時間,
那怎樣健康待在家,也培養良好免疫,
我想就從吃和大家聊聊好了!

不過重點我要重申:
🌟以下內容只是建議這些食物食材可以適度入菜
⚠️不要狂嗑!不要狂嗑!不要狂嗑!
⚠️不要上傳統市場群聚!不要群聚!不要群聚!

1. 先說結論:有哪些食材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病毒的功能呢??
🌟甘草、大蒜、洋蔥、薑黃、大豆、無花果、石榴、黑胡椒、木瓜、苦橙、李子、芭樂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這些食材或水果,
可能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降低感染的風險,
或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快速恢復。
🌟大家可以斟酌食用或入菜喔!!!

2. 一些學理(以下文長)
研究主要指出上述植物的營養成分具免疫調節劑作用,可以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也能活化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例如活化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和補體系統,從而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

(1)以甘草為例,學理方面:
甘草根所含的甘草甜素能抑制病毒的複制、吸附和滲透。
甘草甜素可增強巨噬細胞中一氧化二氮的產生和表達,從而顯著抑制病毒複製

(2)又以薑黃為例,過往研究指出透過影響病毒蛋白如血凝素,神經氨酸酶和基質蛋白的合成,在薑黃濃度30μM的細胞培養實驗中,有助於降低約90%流感病毒量

上述其他的植物、食材也表現出較高的抗病毒活性,尤其是針對引起呼吸道問題的病毒,可被視為潛在的抗病毒劑。

3. 注意!不是叫你狂嗑!
⚠️食用過量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例如:
(1)甘草甜素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為0.2 毫克/公斤/天
如果食用量較高,最主要的副作用為血壓升高、低血鉀。
使用上對有心血管、腎臟和血壓問題的人要更加小心!

(2)又以大蒜來說:
雖然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認為大蒜對人體是安全的,但如果以高劑量攝入,尤其是空腹時,會引起一些不舒服,如腹瀉、頭暈、噁心、嘔吐、頭痛等

所以我說,在家煮的話,上述食材可以斟酌入菜,怡情養性,也吃出健康^_^

參考文獻:Fan Yang et al.Food as medicine: a possible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Phytother Res. 2020 Dec;34(12):3124-3136.

更多降血壓食物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