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心理學資訊一覽在PTT、鉅亨網、聚財網網友實戰分享跟評價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個體心理學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409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吳若權、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謝立聖插畫、宅媽花花、謝哲青等,共有2913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124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鄧善庭|發瘋心理師、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歡歡 Huan 黃敏惠、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等,同時還有215篇留言的反饋,另外還有YT影片共5個,裡面有文森說書、閱部客、偽學術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個體心理學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個體心理學的相關影片還有個體心理學意思的各種內容以及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個體心理學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個體心理學是什麼內容吧:

吳若權
熱度指數:4213
按讚數:4124
留言數:46

📌【試著與自己相處】

每天給自己一段獨處時間,
靜下心來好好地跟自己對話,
傾聽內在的聲音,
將會帶領你去接納真實的自己。
… … … … …

自從日本暢銷作家岸見一郎出版《被討厭的勇氣》,將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原理應用在生活裡人際關係的相處上,許多年輕朋友都把「被討厭的勇氣」,當作碰到人際關係相處難題時,對自己的勉勵。

問題是,當你培養了足夠的「被討厭的勇氣」,回到獨處的時光,
#你是否還喜歡真正的自己?

這個問題的答案,牽涉到下面兩種成因:
1.你是「主動」獨處;或是
2.你是「被動」獨處?

如果你每天都會主動給自己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地與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這一段獨處的時光,將會帶領你與自己更靠近、更理解、也更有勇氣,接納真實的自己。

反之,若是被動的獨處。因為此時此刻大家都在忙,或是事先沒有約好,找不到可以一起相聚的朋友,而必須獨處;或是本來就不擅長處理對外的人際關係,而必須不甘不願地讓自己面對獨處的時刻,這時候,就不只是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可能還需要更多被自己討厭的勇氣。

該如何單獨自處而不會感覺孤單呢?在此分享三個秘訣,
🍡第一個是:主動讓自己孤獨;
🍡第二個是:習慣讓自己孤獨;
🍡第三個是:享受讓自己孤獨。

這是通往幸福的必要學習,它會為你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勇氣與力量。

結語:

🎈單獨自處,可以和自己深度對話,往自己內心深處的小徑,緩緩地走去。跟一大群人在一起時,還能夠自處,那是一種層次更高的獨處。不必討好或配合別人,隨時都能覺察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內在依然安適得像是在獨處,這才是阿德勒心理個體心理學的真正境界,也就是把握「人我界線」和「課題分離」的兩項原則,無論再怎麼熱鬧或孤獨,你都能夠保有真正完整的自我,不隨別人的意念起舞,不受他人的情緒左右。

#無論再怎麼熱鬧或孤獨,也不隨別人的意念起舞。

摘錄自若權新書《再難過,也終會度過》
⏰立刻下單擁有:博客來→https://pse.is/NBQJ4

👦若權見面會【台中場】:
2020/08/15(星期六)下午3點,台中廣三SOGO
完全免費,但請電話報名,預約座席:04-2325-0611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熱度指數:4009
按讚數:3920
留言數:36

《夜.語錄.山區花農的一天》

* 吃清淡食物,過樸素生活,把慾望降低一些,再降低一些,卻依然懷抱著期待、夢想和愛,這樣的日子就是快樂的日子。——張小嫻 ​

* 所有的人類都是活在主觀之中,只要改變自己的看法,世界就會改變,從那一瞬間開始,人就能獲得重生。世界簡單的令人驚奇,但是,人總是用自己賦予的看法和想法,主觀地將事情複雜化,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就是個體心理學的根本思想,如果這個世上不存在他人,一切煩惱也隨之消失。—-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 我面對人生的態度,從這時候起便是如此。過分地期待,事前憑借幻想過多地修飾,到頭來我還是不得不從中逃離。—-三島由紀夫《假面的告白》 ​​​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他們是被劣人所催熟的,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當別人心機用盡,他們靈魂開竅,後來雖然開竅了,但內心還會保持善良與赤誠。

他們不斷地尋找同類,但最後變成了孤獨的那一個。—-莫言 ​

* 我出生前就已經有著無窮的時間,我死後仍然是無窮無盡的時間。活著的時候我根本不想這些。一直以來,在兩團永恆的黑暗之間,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里。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

* 我們無法選擇遇見什麼人,也無法選擇生活中的經歷,但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什麼,遺忘什麼。—— 鈴木大拙 《禪者的思索》 ​

* 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已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不但有損自己的性情,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與其跟狗一路走,不如讓狗先走一步,如果給狗咬一口,你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林肯 ​

* 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 快樂要有悲傷作陪, 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 ,如果憂傷過後還是憂傷, 請讓我們從容的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 微笑的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塞林格《麥田守望者》 ​

* 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

*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堅強,於是乎,在假裝堅強中,就真的越來越堅強。這是真的。——楊絳

* 遠離那些企圖讓你喪失雄心的人吧。小人經常如此,而真正的偉人會讓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馬克吐溫

* 遠見的另一個代名詞:孤獨與誤解

戴高樂雖然成為德國戰俘,他卻抓住機會學習德語,認識許多重要人物,對他日後治理法國很有幫助。

一次大戰結束時,戴高樂才二十八歲,很快的,天生將才必有用。他在戰爭過程中開始學習各種戰略、戰術,包括他在戰俘營裡也把握機會,不斷學習。

四年後,三十二歲的戴高樂進入陸軍參謀學院,他認為他需要更好的戰略訓練。但是他突然發現,學院裡的教官仍將壕溝戰奉為戰時的最高規格,這讓他很不開心,因為他是進來學習的,他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被俘擄的時候就已經跟當時法國的空軍英雄、最優秀的戰士關在一起,他知道學校教官教的東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老經驗與老教材。

未來的戰爭一定會進步,戰術一定是往前走,一次大戰中的戰溝、戰壕根本派不上用場。

他常常和學院院長激烈辯論,還差一點被退學。最終,雖然他還是取得軍官身分畢業了, 成績當然還是很爛!不過,他從學院結業之後,就自己要求到德國境內的萊茵河谷駐防一年。

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他被俘虜,而且從小就聽爸爸媽媽告訴他普魯士如何打敗法國,他想要親身瞭解這個打敗法國的國家。這個時候,雖然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了,但他自己曾經是德國的手下敗降,被抓到戰俘營去,看過德國的精銳部隊。所以, 他到萊茵河谷去,一點都不覺得法國是個戰勝國,德國是個戰敗國,德國沒什麼了不起──完全不是!

在那裡,戴高樂親眼目睹法國的宿敵──德國如何快速重整起來, 法國軍隊的軍事力量和德國差距越來越大。

法國從「凡爾賽條約」拿到一大筆錢,舉國揮霍,成為時尚之都。在那個時候,香奈兒的香水問世,整個巴黎街上都是珠光寶氣、噴香水的人。但是德國人想的是如何雪恥,如何重新站起來。

許多人把二次世界大戰歸咎於美國的大蕭條,經濟崩潰間接導致二次世界大戰;另一派是完全歸咎於希特勒。可是從戴高樂的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的賠償條款帶給德國奇恥大辱,反而讓德國很快的開始發奮振興。

他在一九二二年以及一九二四年左右,寫了好幾次的信告訴他的朋友們,說:「法國將和德國再大戰一場,戰爭無法避免,而且幾乎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型態完全不同。」

他認為法國根本不瞭解世界真正的情勢,在未來的戰爭裡頭,缺乏足夠的準備。這樣的遠見及語言,很像我們當代很多無聊人士對於關懷國家的人,動輒批判「唱衰自己的國家」。一點也不討好。

當時的法國人普遍厭戰,追求和平。這很正常,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所以這時的法國追求某個程度的和平, 不能說他們是錯的,但是法國可能不夠警覺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樣的困境。

其實,一個國家與人們的性格一樣,會有逃避心理;在那個時刻, 法國覺得他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構築一長列的碉堡,來防禦未來德軍的攻擊。這個防線的設計者就叫馬其諾Android Marginal,後來我們稱作馬其諾防線,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這條防線。

在那個時代,法國覺得他們只要做這件事情,就足以抵擋一切了!

戴高樂雖然覺得追求和平很重要,但是他認為壕溝戰根本就是可笑的事情,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擁有坦克車,他認為法國雖然有備戰車,但並不足以對付德國當時最大的坦克車。他看到德國坦克車的可怕,所以在整個一九二○年到一九三○年代,尤其是大蕭條爆發、希特勒崛起的時候,戴高樂是孤單的身影,他的主張是孤軍奮鬥的。

他在各地著書演講,希望喚醒法國人理解他已經看到的未來:唯有建構以坦克為骨幹的陸軍,才能夠保障法國的安全。

結果,法國當然沒有人要聽他的。但是有一群人卻聽到了,因為戴高樂把他的想法寫成書發表,書名叫《未來的陸軍》The Army of the Future,結果看到這本書的是德國人,這本書反而變成德國陸軍建立第一豹式戰車軍團的基礎理論。

歷史會不會太荒謬?

而戴高樂的遠見一直到什麼時候才被法國人看到?你能想像嗎?

戴高樂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六年不斷的演講又演講;一九三九年,德軍的豹式戰車團用他的戰爭理論攻破了波蘭軍隊的層層防衛,橫掃波蘭全境;一直到一九四○年,德國攻佔丹麥和挪威的時候,法國陸軍才開始相信戴高樂,這個時候陸軍最高司令部倉促授權給戴高樂,要他建立兩支裝甲師。

但是太晚了,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德軍對法國展開閃電攻擊,就像戴高樂早就預料的,馬其諾防線根本擋不住德軍,法軍的坦克部隊也沒有辦法趕到前線保衛法國。

儘管如此,戴高樂也沒有說:「你看吧!你們都不聽我的,我就看你們怎麼垮的。」

我說過,他的血液裡頭流留愛法國的熱血,他一生下來,到他最後嚥氣的那一分鐘,他都認為他是為法國而生,他也該為法國而死。

所以,他仍然嚴格的督軍,使部隊成為當時最驍勇善戰的單位。

嚴格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他的母親已經病危,快要走了,戴高樂的媽媽親手把他帶大,經常跟他講述故事,他跟母親的感情是很深的!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即使他督軍的地點離母親居住的地點沒有多遠,部隊行軍到離母親的住處只有數哩的時候,他猶豫了一下,看一眼母親的住處,鞠了一個躬,跪了下來,親吻了土地,掉下眼淚,就當成是和母親的告別。

他並沒有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在那個時候,法軍所有的裝甲師,只有戴高樂所轄的單位能夠延緩德軍凶猛的攻勢。當時法國分成兩派,一派希望趕快跟德軍妥協;另一派則是要繼續作戰。那時候法國總理叫作雷諾Paul Reynaud,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雷諾總理指派戴高樂到英國。

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一九四○年六月九日,戴高樂到了英國,這也改變了戴高樂的一生。他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兩個人的首度會晤即惺惺相惜,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

當時的邱吉爾已經六十幾歲,算是英國政壇元老,而戴高樂只是一個剛開始在戰場崛起、被提拔為少將、會打仗的軍人而已。他們兩人見面能夠代表什麼呢?

這兩個人不愧是世紀偉人,他們達成一種前所未聞的態度和協議。

邱吉爾和戴高樂想到的是暫時擱在法國、英國的國家獨立主權,兩國軍隊統一,建立單一政府、單一軍隊,才有辦法阻擋德國。

英國願意這麼做,戴高樂也認為不必談什麼法蘭西榮耀,事實就是如此。所以邱吉爾曾經說:「戴高樂在六月九號搭著飛機來到英國,這架小飛機不只是載著戴高樂,還包括法國的命運。」

這個提議被提出來之後,戴高樂懷抱希望回到法國,但是他發現在出國期間,雷諾總理在失敗論與投降論者的逼迫之下,已經辭職下台了。

繼之而起是後來大家對法國歷史比較瞭解的,稱作「維琪政府」,也被稱為投降政府。

當時擔任維琪政府總理的人是誰呢?

我們在第一講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他覺得要跟隨著一位最會打仗的將軍, 他的名字叫貝當,維琪政府總理就是貝當。

人,此一時,彼一時,貝當當時想做的就是趕快送上一份停戰協議。

戴高樂此時站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究竟應該支持以前的長官貝當維琪政府呢?

還是為他摯愛的法國全力奮鬥呢?

戴高樂後來回顧他一生,他說那一次是最痛苦的抉擇之一,他曾說:「我生命的一部分似乎在這一刻死掉了!這部分就是我長久以來信守的整體法國、不可分割的法國陸軍,還有我對領袖的忠誠。」

然而,命運對他的呼喚,從小就十分清晰而響亮,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法國,就不是法國。歷史要他為法國做出高貴的貢獻,只許戰鬥,絕不許投降。

他拒絕了維琪政府所有要求他做的事情。

搭上一架小飛機,流亡,再次前往英國倫敦。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萊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謝立聖插畫
熱度指數:3675
按讚數:3151
留言數:209

吃飯時,隔壁桌的小孩只是想脫鞋子想睡覺,他爸媽就狠狠的各種恐嚇。

「等一下回去你就知道了!看我怎麼收拾你!」爸爸。

「再張啊!再張啊!我等等回去把你吊起來!嘴巴縫起來,叫警察來把你抓起來!」媽媽。

孩子已經惶恐到張嘴不知道該哭還是要閉嘴。

隨後他們拎著孩子回家了。

阿德勒認為,0-5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阿德勒心理學顯示,5歲之前的孩子,性格已基本形成。

孩子性格除了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以外,還跟他特定的經歷有關,跟父母的教育有關,跟原生家庭相關。

我自己也是在各種恐嚇和爆打威脅中長大,但因為經歷過這一段痛苦的經歷,我選擇了不斷找尋療癒自己的方法,不斷學習不斷掃除那些悲傷與疼痛的回憶。

但為什麼要用言語和暴力去對待你最親的孩子呢?

是因為他無法還手嗎?

還是你也是這樣被打大的?

所以你覺得人講不聽,就可以出言恐嚇?
甚至肢體暴力脅迫對方才有效嗎?

家長總是把孩子逼離家,再罵孩子不孝不愛回家...

從來不會檢討自己,也不學習溝通,更不換位思考,只仗著自己是出錢出力養孩子的人,就能為所欲為。

還振振有詞的說:「你懂什麼?我這是在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如果小時候不教,長大去殺人放火怎麼辦?」

真是可憐又可悲,我相信這些人也是被阿公阿嬤打到大,當下他的內心肯定也是充滿各種恐懼和害怕,但為什麼之後還要用一樣的方法傳承給孩子?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從不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看待,永遠都只想控制孩子,洗腦孩子,限制孩子...

那你還是不要生比較好!

孩子不難理解,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聽他說,或是等他願意說,站在他的視野去思考,與他當夥伴,相信孩子會與你合作無間。

但多數大人總是覺得,孩子不打不會乖,小孩子都會說謊,偷看漫畫動畫就是會學壞,打電動就要打斷手,交朋友都是朋友帶壞自己孩子,恐嚇孩子很有效...

也許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沒嚴重壞掉,但許多類似經歷的朋友們,都有嚴重的憂鬱躁鬱或失眠等問題,無法證明直接來自於孩童時的悲慘記憶,但相信在他們5歲前人格塑造與定性前,遇到了肯定很黑暗與無法想像的遭遇,而這些恐懼卻是來自於最愛的爸媽或親人...

下次想對孩子開口或動手前,多想幾分鐘,
也許你有更好的選擇!

以下分享一篇我覺得很棒的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ppt.cc/f6UzCx

「自我啟發」一直是心理輔導學的要題,幾年前出了一門書名為《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特勒的教導》。這本書子了榮獲了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一年長𩤅暢銷榜,在亞洲更是成為熱門話題之一。《被討厭的勇氣》中的阿德勒式教育不但帶給我們人生的小革命,更在親子界掀起了一波教育心理學巨浪。

阿德勒是誰?

就算不是心理學專業,也必定聽過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卻忙記了和這兩位並稱三巨頭的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德勒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阿德勒對社會動機與意識思考的強調更甚於性衝動本能與潛意識的歷程,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同時亦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阿德勒的教育理論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認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有自己的獨特目的,尋求人生意義和追求理想,並且是一個與社會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最重要的觀點是在於個人行為是否具有社會意義表現為:對於社會的責任性,工作中與旁人的聯繫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別角色的扮演。
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包括: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態度,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同時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運用鼓勵、自然後果等方法去回應孩子的行為,培養獨立、負責的孩子。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想被別人諒解與尊重,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在傳統中式家庭下,家長往往都成了「嚴師」希望兒子成為「高徒」。但阿德勒心理學顛覆很多父母對教養的認知,讓家長難以了解如何去尊重孩子,並視孩子為一個體而非自己的擁有品。

害怕不等於成長

很多家長以懲罰為管教的方法,但是導入條件式或外控式的教養方法往往是令孩子失去自專或自信的原因。孩子因為懲罰而感到害怕,但不代表他們會明白家長用心良苦所表達的意思。
害怕只是害怕,害怕不等於成長。當孩子害怕時,他們只會想逃避,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會犯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後,不妨先聆聽孩子的感受。對,是感受,不是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太著重是非對錯,卻忽略了感受二字。首先聆聽孩子的感受,再去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想出後果。這種方法能夠令孩子內心成長,並培養出中國式家庭比較缺乏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給家長的建議:

運用阿德勒4C原則

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
分別是:

Connect (連結)、Capable (能力)、
Count (意義)、Courage (勇氣)。

只要掌握這4C原則,就能夠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相反的,若缺乏任何一環,就可能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他認為每個人所有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最終所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主要來自,父母和老師等重要人對他的認同。因此,父母先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管教才會發揮其效果。

與傳統的行為主義最不同的是,阿德勒的教育方式不用獎賞、處罰,而是讓團體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有貢獻、被接納。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作出貢獻、發揮其所長。

即使再小的小孩也會想幫忙,家長可以多加發掘孩子的所擅長的事,並加以善用這一點,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貢獻的、有責任感的人,而非一個只為考試而生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ppt.cc/f6UzCx

--

分享給每一個孩子與父母!

宅媽花花
熱度指數:2722
按讚數:2364
留言數:227

中秋節,團圓了嗎?
.
今年中秋節對我來說,大概是近十多年來最有意義的一次。
.
往年的中秋節我多半會回高雄老家,與我的爹娘一同吃飯。他們年事已高,烤肉早在好久好久以前就已經從我家的中秋節行程中除去,備料與善後的事宜太累人,兩老身體欠安又不願意讓我經手處理,所以總是簡單吃頓飯了事。
.
因為接回了孩子們,今年的我碰上了比過去幾年都要重的經濟壓力,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告訴過母親,今年的中秋我是回不去了,回去一趟的開銷與體力的消耗都太大了。母親為了讓我不要太自責,還說我回去也團不了圓,因為她要上班,倒不如留在中壢就好。
.
兩個兒子過去五年都是在他們屏東的父親家中,通常都會烤肉喝酒彈吉他唱歌,非常的原民式,那氣氛是非常歡樂的,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參與過太多次。前夫家庭很重視過節團圓,估計這次也會要求帶兩個兒子們回去屏東。我想著自己在中壢過就算了,反正 楊梅香吉士 也不可能放假,我在家裡陪貓咪打PS4倒也樂得輕鬆。
.
只是讓我感到非常意外地,前夫以及其家人,這次過節竟然完全沒有對尚謙尚宇有任何表示,別說問他們要不要回屏東了,甚至連通電話道聲佳節愉快也沒有,就好像這兩個孩子,從來就不曾與他們有任何關連過。
.
雖然也可能是前夫交了女朋友的關係,帶小孩回去不方便?
.
我煩惱著要怎麼陪兩個兒子過中秋節,適逢捉襟見肘的月底,連想帶他們兩個去吃個燒肉吃到飽都非常猶豫,畢竟一餐吃下來三個人估計兩千塊跑不掉,對現在的我來說可不是什麼小錢。
.
從我開始實踐 #個體心理學 後,第一階段就是強迫自己不要抱怨與討拍,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也許是心態上的改變加上上帝賞賜給我的運氣,每次遇到煩惱時,最後總會出現美好的結果。這次的中秋節,尚宇學校發給每個孩子一人一盒月餅,有了月餅就有了過節的氣氛了。
.
然後,在中秋節前夕,我去香吉士他家時,在社區大廳遇見香吉媽,她正好要拿馬鈴薯跟玉米請香吉士轉交給我,就這麼碰巧地讓我倆相遇。香吉媽問了我兩個孩子回屏東過節嗎?聽聞我們母子三人都在中壢哪都沒去後,香吉媽便邀請我們三人在中秋節,也就是昨天,一起到他們家用餐。
.
我曾經跟香吉媽說過孩子們很愛吃咖哩、讚嘆過她煮的竹筍湯十分美味以及我們全家都愛吃芹菜花枝,昨天上桌一看,這些我們一家都愛吃的料理全都出現了,是巧合嗎?
.
每一次去香吉媽家裡用餐,我總會有種回到自己母親家裡的感受,如同其他的母親或是祖母一樣,她也是說著隨便煮幾道而已,怕大家吃不飽,結果實際端上桌是根本吃不完的豐盛料理。
.
吃飽喝足後,香吉媽還準備了許多水果,以及打包好讓我可以帶回家當隔天中餐晚餐吃的料理。搭乘電梯時,尚宇撫著他吃到鼓起來的肚子一臉滿足的對她說:「阿姆(a-ḿ)謝謝,好好吃我吃得好飽~」,香吉媽一臉慈祥地拍拍他的肚子說:「你看看你吃到肚子那麼大。」
.
就在香吉媽轉頭看向尚謙時,他似乎察覺到會發生什麼事,趕忙吸氣縮腹假裝自己很苗條,那場面太滑稽,我們都忍不住笑了。在那短短十多秒鐘的電梯下樓時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原來我想要的家庭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
十多年前,我渴望大家庭的氣氛,也羨慕著前夫家庭每到逢年過節時,一家團圓和樂融融的模樣,所以十六歲的我為了逃離原生家庭而有計畫地讓自己懷孕,並且嫁到前夫家中。我以為從此就能夠擁有家庭的溫暖,遺憾的是,我從未在那感受過自己是他們的一份子。
.
而到了三十歲的今天,我早已經沒有了年幼時那樣的憧憬,我的生活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填滿,每一天睜開眼睛就是得先煩惱自己的生活要怎麼過下去。現實的洗禮使我不得不成為一個理性的大人,我不得不去接受生存於這個社會我所該面對的一切。
.
我跟香吉士討論過唯一一次結婚的話題,是我問他五年後假如我們還沒分手的話就結婚好嗎?
.
🌺:『因為那個時候尚謙就成年了,如果我發生了什麼意外需要急救的話,我不認為他會有勇氣替我簽下放棄急救。』
🌺:『但我知道你可以,我知道你會明白我的感受。』
🌺:『你會知道我寧可痛快地死去,也不願意活著拖累家人;並且我也相信,你不會畏懼來自於其他家人以及輿論給你的壓力。』
.
到底要經歷過什麼,才能夠這樣輕描淡寫地說出如此不浪漫的話語。
.
我的三十歲早就沒有什麼浪漫的求婚、溫馨的婚禮、難忘的蜜月旅行。對我來說婚姻就是一紙契約、必須共同承擔某些法律責任、戶口名簿與身分證都得重新辦理、配偶欄上不再空白僅此而已。
.
但是香吉士,以及他的家人,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被愛以及家庭的溫暖,我還記得孩子們剛接回來時,我不想增加太多解釋上的麻煩,因此從未主動向香吉媽提起我有兩個孩子的事情,只跟她說我未來會比較忙碌,不會太常來楊梅了。
.
某天,香吉媽突然跟我說,尚謙現在國中可以開始喝轉骨湯了,以前香吉士就是喝了轉骨湯才長成現在這副德性(OS:這副德性究竟是...)。
.
然後還說,尚謙現在是青春期容易叛逆鬧彆扭,建議我不要在臉書上放他們兩兄弟的照片免得他們不開心。我才知道,原來香吉媽一直都有在看我的粉絲頁。
.
而老派紳士的香吉士,他不太會對我講什麼肉麻話,也幾乎不會主動說愛我,但每逢特殊節日鮮花、大餐從來沒有少過。
.
即便我不止一次的跟他說別再買鮮花了,放沒幾天就會開始枯萎,我看著花朵逐漸凋零會覺得很難受。他總會撫著我的臉說:「枯萎了,我就再買給妳。」
.
我雖沒有再婚,但我想要的已經都有了,我很幸福,也覺得很滿足。
.
祝大家中秋佳節,連假愉快。
.
#尚宇也說長大想跟香吉士叔叔一樣高
#但是不想要臉變成跟香吉士叔叔一樣
#尚謙尚宇的照片與日記內容皆為他們同意下發文
.
((((((以下業配))))))
.
原訂9/30結團的纖益菌,因為尚未達到我與ISP約定的數量,因此延長團購時間至10/31,以下幾點重要說明
.
一) ISP週三跟我確認過月中可順利出貨
二) 等現貨一到就可以開放貨到付款但價格會恢復原團購價
三) 粉絲們仍然可以選擇先轉帳享超低優惠
四) 未來網路商店會持續穩定販售纖益菌
五) 網路商店的價格會因活動做調整
六) 體驗組銷售一空請等十月中再來搶過
.
針對第二與第五點補充說明,原團購價就是一盒1280元,貨到付款六盒為上限,超過就只能用轉帳的方式。活動期間價格為一盒1280,非活動期間則是一盒1400元(敏益菌為1300元)。每次的活動最少都會持續一個月,詳細活動請留意粉絲頁公告。
.
⏰ 纖益菌活動於10/31結束
⏰ 11/1起活動為 #神農在世 的 #汲氣 #爆氣
⏰ 12/1起活動為 #敏益菌
.
纖益菌介紹: https://lihi1.com/kyPop

網路商店連結: http://buy.ezship.com.tw/tahz

謝哲青
熱度指數:2646
按讚數:2386
留言數:1902

🌵喜歡自己的勇氣🌵哲青.書房裡的小旅行🌵喜歡自己的勇氣🌵


喜歡心理學的朋友,應該對佛洛伊德與容格的名字不陌生,但有很長一段時間,除了學術界以外,很少人聽過阿德勒的名號

2014年後,一本個體心理學的入門書打開大家對阿德勒的認識,有別於精神分析學派的「性驅力」與「攻擊欲」,阿德勒對人類心理有另一種認識

這次,讓我們透過《喜歡自己的勇氣》,一窺阿德勒的心理學世界


#喜歡自己的勇氣

#尖端出版

#自卑與超越的精華版

#個體心理學的入門好書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熱度指數:5263
說讚數:5223
留言數:40

顧全大局到心力交瘁
-
無法說不的「討好型人格」

▶︎ 好到被人當作理所當然的日常

「你的開心,就是我的開心!」
「有什麼煩惱,我都能聽你說喔!」

因為理解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負能量,不開心的事情總是擋也擋不住,於是,一直以來都想要成為個溫暖的人,在別人困頓的時候成為他們的支柱,好好的接住他們。

於是,內心總是裝滿著大家的需求,也因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到別人而自豪,卻沒想到,日子過去,他們不但不滿意,還把這些付出視為得理所當然。

▶︎ 日常的溫暖成為壓力的來源

然而,想著他們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謝謝」,以及感恩的神情,覺得自己如果沒有繼續撐下去,這些人可能會對自己非常失望。甚至認為,過去那麼善良的自己,是不是都是裝出來的?又或是自己的付出,都只是當時的一時興起,並非真心。

從內心富足的「付出」,到難以脫離的「損耗」,單純的生活,頓時變成了一件好辛苦的事情。

▶︎ 過度負責的「討好型人格」

想和這個世界的人們連結,又或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都是人們出生以來就有的天性。然而,害怕拒絕他人, 害怕被人討厭,就有可能是過度付出而自我消耗的討好型人格(people pleaser)。

根據 WebMD 指出,討好型人格有以下六種特徵:
・習慣性同意他人的任何觀點
・為根本就不是你的事道歉認錯
・無法拒絕任何要求
・把自己的個性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自己的價值可由任何人任意評價

▶︎ 「討好型人格」會造成什麼影響?

當「討好型人格」成為常態,就容易為了成就他人的快樂而犧牲自己,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喜好,腦海只圍繞在如何讓其他人開心。

根據 WebMD ,「討好型人格」造成以下三種影響:
・過度付出,忘記照顧自己
・過度壓抑,內心充滿鬱悶
・壓力過大,對快樂的休閒活動無感

▶︎ 如何脫離「討好型人格」造成的不適?
根據 Healthline 指出,「討好型人格」並不是一件壞事,就只是專注於做好,於是忽略掉了自己的基本需求,陷入難以脫離「當個好人」的窘境。

若要脫離「討好型人格」,最為重要的,是先確認自己內心的狀態是否穩定,因為過度的給予,那種消耗,到最後都反噬。

舉例來說,對方根本沒有要自己提供這些,而自己為了讓對方開心,從頭到尾忍耐,並強迫自己付出許多別人根本沒有要求的事物,最後反過來生氣對方,怎麼可以不珍惜自己的付出。

▶︎ 不討好他人的人,仍然是個好人

成為理想的自己,與眾人連結,是人們天生就有的傾向,然而,成為一個好人,需要的並不是無條件的逗他人開心,甚至是壓低自己的等級、忽略自己的需求,去成全別人的人生。每個人都同等重要,他人的喜愛,又怎麼會是貶低自己才能換得呢?

然而,若「討好型人格」的束縛已經根深柢固,即使認知到自己有這些情況,卻還是無法不這麼做,已然成為生活的束縛,就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將內心的結一個個解開。

我是奶奶!
如果身邊也有朋友因為害怕被討厭,
而正在委屈自己、不敢表達想法,
把這篇貼文分享給他,傳遞溫暖(。・ω・。)ノ♡

👉 追蹤 @psycho._.tw,每周日遞上暖暖心理文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參考來源:WebMD 《What is a People Pleaser》、Healthline 《How to Stop People-Pleasing》(and Still Be Nice)
#心理學 #心理 #情緒 #鬱悶 #接納 #付出 #psychology #emotion #depression
———————————————————————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熱度指數:2022
說讚數:1991
留言數:31

#阿德勒 終於來囉!
/
來認識這個當代突然竄紅的心理治療師👉
看完他的幼年經驗與成長歷程後,或許你就會明白,他何以提出#自卑感 這個理論概念。
/
我們天生的自卑感,是源於一出生就面對著的兩個巨大又充滿能力的巨人(也就是父母)。
但也正因自卑感,才讓我們有了力求卓越與補償心態:
1️⃣力求卓越
☀️追求個人成功:以個人卓越為目的,少關心他人福祉。
☁️促進社會利益:以合作的方式,考量社會大眾利益。
/
2️⃣補償
☀️適當補償:選擇有益社會的活動,帶來社會性自尊及安全感。
☁️過度/不足補償:可能帶來自大、驕傲,或無助的逃避責任。
/
阿德勒很重視人際互動及社會關係,他認為這是心理健康的指標,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理論闡述。
/
看完簡單的阿德勒介紹,你覺得如何呢🤗
你喜歡阿德勒學派嗎?
都和我分享看看吧👇
/
#諮商理論 #個體心理學 #不完美 #勇氣 #語錄#心靈成長#心情 #感情 #情緒 #愛情 #人際 #家庭 #生涯 #自我成長 #自我探索
#諮商 #助人者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發瘋心理師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熱度指數:1839
說讚數:1832
留言數:7

【#等我在書中遨遊】#讓人變幸福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

你是否質問過——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為什麼我們總是受累於人際關係?為什麼我們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討厭的勇氣。⁣

所謂的「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說要讓我們去專注於被別人討厭的負能量,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反思——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

如果我們都能勇敢地去了解糾纏著自己的那份「不知道該怎麼獲得幸福」的無力感來自何處,那麼在努力活下去的同時,至少不會那樣孤獨吧~⁣

【作者簡介】⁣⁣
作者岸見一郎,日本哲學家。專攻西洋古代哲學,自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
作者古賀史健,日本自由撰稿人。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本書中他以希臘哲學古典作品《會飲篇》的對話式手法進行內容呈現。⁣

【本書簡介】⁣⁣
這本書裡講述的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探討人如何勇敢地變得幸福的哲學。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巨頭,而與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擁有」心理學不同,阿德勒研究的是一門「使用」的心理學。⁣

當佛洛伊德以「過去的你造就現在的你」來解釋人生,阿德勒則為我們提供另一個思路,那就是我們了解過去,是為了擁抱那些不美好,並成就更好的自己。有些記憶是特意記住,用來證實現在的自我的想法。⁣

由此可見,他的「個體心理學」並不是死板的理論,而是主張通過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來幫助我們掙脫人生三大束縛——來自過去的束縛、來自人際關係的束縛,以及來自未來的束縛。⁣

【佳句摘錄】⁣
「自我意識過強是一種束縛,會導致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展現本真的自己,這也是因為對本真的自己沒有自信,想要通過小心翼翼的行動,避免被輕視、嘲笑。」⁣
——人際關係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共同體感覺。人際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直面的人生課題,把對自己的執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

「以平和的心態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不去過分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並鼓起勇氣去改變。」⁣
——重要的不是我們被給予了什麼,而是我們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可能就是一種自我接納。⁣

「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 請不要把認真和深刻混為一談。人生很簡單,並不是什麼深刻的事情。如果認真過好了每一個剎那,就沒有什麼必要令其過於深刻。」⁣
——我們之間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裏,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人生本沒有普適的意義,意義都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人生也不存在目的地,每一個狀態都是完結,所以,只有此時此刻的努力和充實才是真實的,可抓住的。」⁣
——沒有一項生命的意義能夠適用於所有人。好在生命的意義沒有一條鐵律,好在我們每個人得以賦予各自人生的意義。⁣

【小編的話】⁣
活在這個世上要做到「不被別人討厭」,這聽上去似乎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這其實可以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只需要去偽裝自己、去妥協、去放棄就可以了。

所以,當明明知道會被人討厭,被不看好,甚至不曾被看見,卻還是堅持自己的人生道路,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也是非常難得的。 ⁣

誠然,直面自己的內心,不在乎他人的目光,不去編造謊言,這樣的活法估計很多人連一天也堅持不下來。 ⁣但是阿德勒告訴我們,我們必需要有實踐這種人生的勇氣。 ⁣因為這才是讓我們獲得幸福的勇氣。

要獨力培養出這種勇氣可能很難,有需要可以到JAM心理諮詢平台 (www.jamwellness.io) 申請服務*,讓心理治療師幫助我們找到這種幸福的勇氣呢。⁣
(*將在9月稍後重啟)

你是否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有獲得「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嗎?留言告訴小編吧!⁣

#人際關係 #自我接納 #個體心理學
====================================⁣
【 JAM心理諮詢服務】⁣
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各種心理、情緒和人生困擾?⁣
不想再被各種煩惱拉扯?⁣
想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申請JAM的心理諮詢服務,⁣
讓我們幫助你。⁣
🔽改變從這一刻起🔽⁣
🌈到Bio Link了解更多🌈⁣
====================================⁣
▍JUST A MOMENT ▍⁣
❤️喜歡內容請追蹤、按讚、分享和收藏吧!⁣
✨你的鼓勵是熬夜小編的最大動力💪🏻⁣

歡歡 Huan 黃敏惠
歡歡 Huan 黃敏惠
熱度指數:1539
說讚數:1532
留言數:7

前陣子因著老高的影片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被廣為討論
其中提到三個主要的理論
《目的論》《課題分離》和《共體感覺》
-
共體感覺當中提到,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無條件信任他人,對共同體做出貢獻。當大家都在自己適合的位置上做出貢獻,就能夠為了別人和自己好,產生自我價值感

不過要「無條件信任而他人」?
被騙了怎麼辦?
那就是《課題分離》中自己要承擔的後果
這部分將來再跟大家用情緒勒索的角度
分享這個概念的心得

你對一個人很好
無論是摯友甚至另一半
先不論他們有沒有背後捅你
人們常說患難見真情
當你需要有人幫忙的時候
對方選擇為你挺身而出
還是撇清?沈默?

對方可能會說
:喔,因為我怕越描越黑啊
:嗯嗯我這週會找適合的機會澄清
(one entire life later
:我沒說話是因為不想消費你

各種心灰意冷湧上心頭之後
或許你還會合理化對方的行為讓自己好過
:也是啦,尊重他的作法
:對啦,只有我自己能處理
:好吧,我本來就不該指望別人

其實我們可以選擇作法很多
並不是鄉愿或報復
我們可以選擇不再跟這個人來往
可以拉開跟他的安全的距離
以保護自己,而不是不再信任人
明白「這個人跟你本來就不是共同體」
共同體的彼此間本來就會為彼此好而貢獻
既然不是共同體就不需對這個人繼續貢獻
不是被背叛了,就選擇不再相信「其他人」

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共體感覺》呢?
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更認識自己的價值
才能知道自己在哪個共同體裡
無論是「職場共同體」還是「信仰共同體」
甚至是兩人世界中「感情共同體」

跟小黃一起看完影片的時候我們討論
🎷:能夠陪你一起面對不舒服的情緒,我也很開心
🎧:你在工作的時候我幫忙做家事,我也很開心
#就是一直很開心

即便是加了你的分扣了我的分
只要我們一起有加分就好了❤️
#這就是共同體 #這就是信任

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
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
熱度指數:988
說讚數:981
留言數:7

#自卑不全然是負面的
曾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童年非常的慘,從小就體弱多病,五歲那年差點因為肺炎去世,並且他還得了佝僂病,整個人又小又矮,運動能力也差。
不僅身體上出了很多問題,甚至連運氣也不怎麼樣,他小時候還出過兩次車禍。
學習成績也是班上倒數,可想而知,這樣的他會有多自卑。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拚了命地努力學習,從班上倒數變成了前幾名的學生。
因為自己體弱多病,所以他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
他最後也成功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博士,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更讓人震驚的是,他還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賞識,跟著他學習了整整9年,成了一代心理學大師,甚至創立了一個新的心理學流派!這個人,就是大家熟知的 #阿德勒,他創立的這套理論,就是著名的 #個體心理學

這就是《#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對於自卑這種情感的描述。自卑在作者看來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應對得當,#自卑反而會是你人生中最強大的前進動力!因為人人都有自卑感,人人都想要超越這種自卑感。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自己內心的自卑呢?
本期的 #女子健心療書會 將會給你帶來對於這些內容的解讀📖❤️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
✨只要投資 #三本書的價格,就能獲得 #一百本書的內容!
🌱加入讀書會之後,你將得到以下豐富資源❤️
👇🏻👇🏻👇🏻👇🏻👇🏻
📖 每週2本/一年100本經典好書
🎧 15-20分鐘精華說書音頻
🗒 乾貨總結思維導圖
👯‍♀️ 專屬私密Telegram社群,每月線上Live交流讀書

⬇️ #馬上加入 ⚡️用行動支持我們,一起充實自我,共同成長吧!️💪🏻
🔗 點擊 @girl_power_room 的bio自介連結加入
🔗 https://reurl.cc/4adveL

#讀書 #閱讀 #靈性 #認識自己 #心靈 #智慧 #成長 #自我成長 #真我 #語錄 #心靈語錄 ⁣⁣#正能量#勵志語錄 ⁣#身心靈 #身心健康 #說書

更多個體心理學討論

  • mbalib
    mbalib
    2024年4月17日

    個體心理學 - MBA智库百科
    個體心理學 (Individual Psychology)個體心理學是指A.阿德勒的精神分析心理學體系。1911年,阿德勒因突出強調社會因素作用,公開反對弗洛依德的泛性論而兩人關係破裂, ...

  • xuite
    xuite
    2024年4月5日

    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個體心理學@ 閱讀與生活 - 隨意窩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也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曾與佛洛依德合作過10年,後來因為對佛洛依德的泛性論不能茍同而 ...

  • blogspot
    blogspot
    2024年4月2日

    三分鐘看懂「阿德勒心理學」~整體論
    也就是說,阿德勒反對將一個人切分成生理與心理、意識與無意識、理性與感性、超我自我本我等來討論。因此,在這個心理學一開始形成時,「阿德勒心理學」也 ...

  • thenewslens
    thenewslens
    2024年4月6日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講座》:校園裡的問題兒童,陷入了自己 ...
    他在做處置前,想先了解男孩的生命風格與自我評價。 標籤: 個體心理學講座, 阿德勒, 補償, 信心, 問題學生, 逃家, 逃學, 自卑, 偏差, 心理學, 生命風格.

  • cloud
    cloud
    2024年4月12日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 教育百科
    阿德勒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性,強調現在所努力追求的,比過去更為重要。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上的主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 chinatimes
    chinatimes
    2024年4月2日

    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的原則與實踐 - 中時新聞網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以「實際個案」探討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經典,父母、老師、心理輔導者必讀!

  • tsap
    tsap
    2024年4月10日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官網- 關於TSAP
    阿德勒心理學(亦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一百多年來透過家庭、學校、工作、社區促進個體全人健康及社會福祉之理論與實務架構持有跨文化及超時空的普世 ...

  • baidu
    baidu
    2024年4月9日

    个体心理学_百度百科
    个体心理学 是指A.阿德勒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体系,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 ...

  • wunan
    wunan
    2024年4月8日

    阿德勒治療理論與技術
    阿德勒治療法(Adlerian Therapy)或稱阿德勒學派治療法,是以阿. 德勒所建構的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 治療理論模式。 壹、阿德勒與個體 ...

  • pansci
    pansci
    2024年3月25日

    個體心理學講座- PanSci 泛科學
    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著有:《精神官能症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1917)、《 ...

  • coggle
    coggle
    2024年3月6日

    阿德勒治療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 Coggle
    阿德勒治療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主要概念(自卑inferiority與卓越superiority…: 阿德勒治療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 yamol
    yamol
    2024年3月19日

    阿德勒Adler個體心理學 - 阿摩線上測驗
    阿德勒學派個體心理學3 by 教甄◇輔導原理. 阿德勒治療: 個體諮商學派(Individual Psychology) 核心概念: A. 反對Freud: -> 人性正面觀點-> ...

  • vocus
    vocus
    2024年3月17日

    心理學~阿德勒(Alfred Adler) | 方格子
    個體心理學 是指Alfred Adler 的精神分析心理學體系。 ... Adler 的個體心理與希臘的斯多亞主義(Stoicism)及康德與尼采的哲學有密切關聯。 斯多亞主義重視 ...

  • cite
    cite
    2024年4月2日

    阿德勒(Alfred Adler) - 城邦讀書花園
    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著有:《精神官能症的性格》(The Neurotic Constitution)、《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 ...

  • public
    public
    2024年4月1日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 109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 ...
    一、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與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個體心理學各對心理學之. 發展影響深遠。請敘述兩者理論重點,並比較其人性觀與諮商技術之異同。

  • naer
    naer
    2024年2月20日

    Adlerian Psychotherapy - 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 國家教育研究 ...
    名詞解釋: 阿德勒諮商法是由奧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所發展出來的人格理論與治療體系,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取向。 阿德勒自稱其心理學為個體心理 ...

  • depression
    depression
    2024年3月9日

    扎根.實踐——2018《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經典導讀課程第二期
    鮑順聰|阿德勒心理學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諮商心理組)碩士曾任國中、高職專任輔導教師,現任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專任輔導教師。

  • readmoo
    readmoo
    2024年3月7日

    個體心理學講座- 阿德勒 - Readmoo
    Individualpsychologie in der Schule · 作者: 阿德勒 關注 · 原文作者: Alfred Adler 關注 · 譯者: 彭菲菲 關注 · 出版社:商周出版 關注.

  • taaze
    taaze
    2024年3月5日

    個體心理學- TAAZE讀冊生活
    個體心理學 的書籍與價格搜尋結果, 共有7筆. 還有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個體心理學講座,從個體到群體: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入門,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佛法和心理 ...

  • cheers
    cheers
    2024年3月1日

    阿德勒「勇氣心理學」:擁抱不完美,一起重設目標 - Cheers雜誌
    這兩年關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各種理論衍生著作,始終高居台灣書市暢銷排行榜。

  • pixnet
    pixnet
    2024年3月25日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找到當下改變的勇氣!果因論
    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是偏果因論,主張在當下就產生改變的動力與相應的行動。在改變現狀以後,連對過去的詮釋都會產生改變,就是由現在改變過去的模式。果 ...

  • dila
    dila
    2024年1月30日

    推薦:《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諮商輔導暨校友聯絡中心
    書名: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原文作者:Alfred Adler 譯者:吳書榆出版社:經濟新潮社出版日期:2015/05/07. 為何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自己的夢?

  • pcone
    pcone
    2024年2月20日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 松果購物
    網友都說這裡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真的很欠買, 松果購物為你精選出2021年必買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熱門排行推薦,搭配最真實的買家評價,購物好安心!

  • a-hospital
    a-hospital
    2024年2月16日

    個體心理學 - A+醫學百科
    個體心理學. 在許多方面,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是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相對立的。鑒於弗洛伊德看到的總是陷於與社會或各個人相互衝突之中的個體,而阿德勒看到的卻是尋找 ...

  • kingstone
    kingstone
    2024年3月18日

    阿德勒談生命風格:當個體心理學大師面對問題兒童的挑戰
    阿德勒得意門生、醫學博士W.貝蘭.華夫W. Beran Wolfe專文導讀 ☆父母、老師、心理諮商師必讀! 深入剖析12個典型個案, 理解問題兒童的生命風格,培養孩子建全的人格 ...

  • 51shucheng
    51shucheng
    2024年2月10日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
    哲人:哎呀,你好像不高興啊。 青年:關於課題分離還有自由,那之後我又獨自冷靜地想了想,等感情冷卻之後用理性的頭腦想了想。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課題分離不可能 ...

  • blogspot
    blogspot
    2024年2月8日

    阿德勒學派-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 Sindy
    阿德勒學派-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 (individual psychology) · 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社會/人際關係; · 目標導向的行為:虛構目的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