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運濤 電影有用資訊在康健、ptt、dcard網友高熱度討論以及五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陸運濤 電影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15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張哲生等,共有28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陸運濤 電影有關!另外還有關於陸運濤的相關影片還有陸運濤空難的各種內容以及陸運濤 逝世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陸運濤 電影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陸運濤 電影是什麼內容吧:
張哲生
1965年6月22日上午,國聯影業公司古裝闊銀幕歌唱喜劇片《天之驕女》在台灣製片廠正式開鏡。這部預計耗費新台幣300萬元的電影是由國聯影業主持人李翰祥導演策劃的,並由甫自西德返國的史惟亮教授負責作曲,將深具台灣鄉土風味的閩南調譜成片中吟唱的歌曲。圖為《天之驕女》主角鈕方雨(飾曾榮)和甄珍(飾嚴蘭貞)在片中的造型。(中央社記者潘月康攝)
#300萬 #拍一部電影 #國聯五鳳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曾經短暫存在七年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1963-1970)是李翰祥於1963年仿照好萊塢片場在台灣所設立的電影公司,其目的是想和當時香港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1958年成立)及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1956年成立)抗衡。
1963年,邵氏兄弟完成了電懋長期無法完成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因此電懋決定挖角該片的導演李翰祥及女主角樂蒂。於是,李翰祥在電懋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到台灣創立了國聯影業。
當時,李翰祥從香港帶來兩位年輕的女演員~江青與汪玲,並另外開設「國聯訓練班」簽下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國劇隊幼年班(簡稱「小大鵬」)的鈕方雨、福州戲知名坤角李登惠、以及滿映女星張鳳琴的女兒甄珍,然後將她們合稱「國聯五鳳」。
1964年,臺灣省電影製片廠與國聯影業合作,耗資新臺幣2,600萬元拍攝了彩色寬銀幕古裝劇情片《西施》,分為上下兩集,片長2萬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其票房雖創下空前紀錄,但因該片投資太大,仍無法回收成本。
1966年6月,國聯影業之官方雜誌《電影沙龍雙月刊》創刊,由陳來奇擔任發行人兼社長。
1966年3月11日,國聯影業與新人徐佩簽約,「國聯五鳳」因此增為「國聯六鳳」。
1967年11月,《電影沙龍》在發行第8期後停刊。
1970年,國聯影業宣告歇業,結束其短短七年的歷史。
張哲生
我要飛上青天~上青天!
跟著葛蘭飛到一甲子前的臺北、曼谷、新加坡
這段影片剪輯自1959年發行的香港電影《空中小姐》,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臺北、曼谷、新加坡等地之風貌,影片前半段在臺北拍攝,從 CAT 民航機降落在臺北航空站(今臺北松山機場)開始,一路上可以看到中山北路上跨越鐵路的復興橋、總統府前的大馬路上有三輪車穿梭著、尚未遭到改建的清代臺北城東門(景福門)、仍是「明治橋」舊貌的中山橋、圓山大飯店,以及碧潭(吊橋)、烏來(瀑布)等美麗的景色,對於想一睹臺北舊時風貌的朋友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
1959年拍攝的《空中小姐》是香港電懋影業的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導演為易文,並由能歌善舞的葛蘭領銜,搭配葉楓、蘇鳳、喬宏、雷震共同演出,林翠在片中客串乘客一角(飾演她自己)。當年電懋特地向香港航空公司租借子爵式客機進行電影的拍攝,並遠赴臺北、曼谷、新加坡等地取景,記錄了東南亞的瑰麗風景,影片拍妥後更是砸下重金送往英國沖洗,可見電懋對該片的重視。
【劇情簡介】林可萍(葛蘭 飾)為了趕時髦,毅然參加空中小姐招考訓練,本以為是一份高尚又令人羨慕的職業,誰知空中小姐這個工作十分專業,不但辛苦,也要應付客人各式各樣的要求。空姐朱欣娟(葉楓 飾)是一個機會主義者,藉著幫助客人運貨過海關獲利,沒想到竟被利用於走私。空姐陳環(蘇鳳 飾)投機取巧而得到好成績,可惜因為過於害羞而被派任地勤小姐。副機師雷大鷹(喬宏 飾)對林可萍一見鍾情,但為了想吸引她的注意,而故意處處為難她。某次林可萍被利用進行走私卻懵然不知,當公司追查此事時,雷大鷹巧妙地揭發真相,令林可萍大為感激。最後,情投意合的工程師(雷震 飾)與空姐陳環,在飛機上舉行空中婚禮結為連理,為電影畫下圓滿的句點。
這部電影藉著飛行各地的旅程,描寫空中小姐的苦與樂,並藉此帶領觀眾遊覽了臺北、新加坡、曼谷等地的明媚風光;而女主角葛蘭更被安排連場歌舞,唱出名曲多首,包括了主題曲《我要飛上青天》、在台北演唱的《台灣小調》(改編自1945年許石作曲的《南都之夜》)、在曼谷演唱的《廟院鐘聲》,以及在新加坡演唱的《我愛卡力蘇》。
片尾由葛蘭說出的那句「坐飛機是最舒服、最有趣,也挺安全的。」則讓我想起了1978年美國電影《超人》第一集裡,超人從下墜中的直昇機裡救出露薏絲後,對她說的話:「我希望這不會讓妳害怕飛行,根據統計,搭飛機仍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Well, I certainly hope this little incident hasn't put you off flying, miss. Statistically speaking, of course, it's still the safest way to travel.)
《認識 CAT》
CAT 為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航空公司「民航空運公司」之英文名字(Civil Air Transport Inc.)縮寫,為中華民國第一家以臺灣為基地的民用航空業者,由1946年成立的前身「民航空運隊」在1955年改組而成,於1975年結束營業。
1946年,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司令官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以及商人魏豪爾(Whiting Willauer)合資成立「民用航空運輸隊」(又稱「民航空運隊」),與中央航空公司及中國航空公司,在當年並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民航空運隊主要協助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戰後運輸業務,與承包軍用空投任務。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當年中華民國的航空公司僅有民航空運隊隨著遷臺,仍由陳納德經營,但事實上屬於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中央航空與中國航空在香港投向中共,史稱「兩航事件」)
1950年,首次以C-46型飛機開航臺灣島內航線。隨後開航香港、東京、大阪等國際航線。
1955年,民航空運隊改組為民航空運公司(簡稱民航公司),美方持股49%,中華民國政府持股51%,分部在香港、日本東京、泰國曼谷。
1964年6月20日,CT-106號班機,一架C-46型飛機,原訂由臺中水湳機場飛往臺北松山機場,但起飛後5分鐘即墜毀於臺中縣神岡鄉,機上57人全部死亡,受難者當中有許多當時到臺灣參加亞洲影展的貴賓,包括新加坡導演陸運濤夫婦。事後調查發現,本次事件為臺灣第一件劫機事件,機上歹徒因劫機不成而將駕駛員殺害,造成飛機墜毀。
1968年2月16日,民航公司的波音727型客機超級翠華號執行CT-010號班機,從香港起飛,即將達臺北松山機場前,因為攔截ILS訊號失敗,在臺北縣林口鄉山區墜毀,造成21人死亡。
1975年,民航公司的法人股東美國太平洋公司決議解散公司,民航公司因而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1959《空中小姐》全片:http://youtu.be/d0Jo0l4sW_E
張哲生
2013年第50屆金馬獎之金馬50風華展,昔日「國聯五鳳」再聚首。
時間:2013年11月24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之「金馬50風華展」
出席影人:李行導演 與「國聯五鳳」之 甄珍、江青、鈕方雨、李登惠
主持人:金馬影展執行長 聞天祥
曾經短暫存在七年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1963-1970)是李翰祥於1963年仿照好萊塢片場在台灣所設立的電影公司,其目的是想和當時香港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1958年成立)及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1956年成立)抗衡。
1963年,邵氏兄弟完成了電懋長期無法完成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因此電懋決定挖角該片的導演李翰祥及女主角樂蒂。於是,李翰祥在電懋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到台灣創立了國聯影業。
當時,李翰祥從香港帶來兩位年輕的女演員~江青與汪玲,並另外開設「國聯訓練班」簽下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國劇隊幼年班(簡稱「小大鵬」)的鈕方雨、福州戲知名坤角李登惠、以及滿映女星張鳳琴的女兒甄珍,然後將她們合稱「國聯五鳳」。
1964年,臺灣省電影製片廠與國聯影業合作,耗資新臺幣2,600萬元拍攝了彩色寬銀幕古裝劇情片《西施》,分為上下兩集,片長2萬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其票房雖創下空前紀錄,但因該片投資太大,仍無法回收成本。
1966年6月,國聯影業之官方雜誌《電影沙龍雙月刊》創刊,由陳來奇擔任發行人兼社長。
1966年3月11日,國聯影業與新人徐佩簽約,「國聯五鳳」因此增為「國聯六鳳」。
1967年11月,《電影沙龍》在發行第8期後停刊。
1970年,國聯影業宣告歇業,結束其短短七年的歷史。
張哲生
2013年第50屆金馬獎之金馬50風華展,昔日「國聯五鳳」再聚首。
時間:2013年11月24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之「金馬50風華展」
出席影人:李行導演 與「國聯五鳳」之 甄珍、江青、鈕方雨、李登惠
主持人:金馬影展執行長 聞天祥
曾經短暫存在七年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1963-1970)是李翰祥於1963年仿照好萊塢片場在台灣所設立的電影公司,其目的是想和當時香港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1958年成立)及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1956年成立)抗衡。
1963年,邵氏兄弟完成了電懋長期無法完成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因此電懋決定挖角該片的導演李翰祥及女主角樂蒂。於是,李翰祥在電懋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到台灣創立了國聯影業。
當時,李翰祥從香港帶來兩位年輕的女演員~江青與汪玲,並另外開設「國聯訓練班」簽下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國劇隊幼年班(簡稱「小大鵬」)的鈕方雨、福州戲知名坤角李登惠、以及滿映女星張鳳琴的女兒甄珍,然後將她們合稱「國聯五鳳」。
1964年,臺灣省電影製片廠與國聯影業合作,耗資新臺幣2,600萬元拍攝了彩色寬銀幕古裝劇情片《西施》,分為上下兩集,片長2萬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其票房雖創下空前紀錄,但因該片投資太大,仍無法回收成本。
1966年6月,國聯影業之官方雜誌《電影沙龍雙月刊》創刊,由陳來奇擔任發行人兼社長。
1966年3月11日,國聯影業與新人徐佩簽約,「國聯五鳳」因此增為「國聯六鳳」。
1967年11月,《電影沙龍》在發行第8期後停刊。
1970年,國聯影業宣告歇業,結束其短短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