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國家 ptt獨家發現在ptt、dcard、facebook網友高熱度討論以及五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30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蔡英文 Tsai Ing-wen、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王定宇、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共有5555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3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小墨、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等,同時還有18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戴口罩國家 ptt有關!另外還有關於戴口罩國家的相關影片還有戴口罩國家 ptt的各種內容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戴口罩國家 ptt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戴口罩國家 ptt是什麼內容吧:
- 蔡英文 Tsai Ing-wen在Facebook上討論到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度指數97997
-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在Facebook上討論到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度指數14406
- 王定宇在Facebook上討論到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度指數670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在Facebook上討論到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度指數6192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在Facebook上討論到戴口罩國家 ptt的熱度指數6182
- 小墨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3589
-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313
-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286
蔡英文 Tsai Ing-wen
雖然戴著口罩,不過這幾位和我一起開會的朋友,你們應該都認識。
第一位是 Studio Classroom 空中英語教室 的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女士,她是台灣五、六、七年級生非常熟悉的英語推廣者,甚至可能是大家人生中第一個認識的美國人。
第二位是 張雅琴主播,她透過流利的英語播報新聞,讓國內外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讓世界聽見了台灣的主張,
第三位是 Janet Hsieh 謝怡芬,她透過主持節目,也把屬於台灣的活力,介紹給了全世界。
不只她們,今天的 #2030雙語國家政策諮詢會議,我還邀請了PTT創辦人杜奕瑾、企業界的朋友,以及不同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討論。我的目標很明確:提升台灣普遍的英語能力,我們要來真的!
有些人可能對學英文沒信心,我小時候也一樣。我學英文的過程相當悲慘,直到出國「重開機」後,才成為今天不害怕英文的蔡英文。我真的很希望,在台灣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下一個世代的台灣人,不只母語好,英文也可以更好、更有自信,這就是我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初衷。
我和 賴清德 副總統將會透過諮詢會議,汲取民間專業夥伴的經驗和智慧,擘畫出政策的藍圖。請大家拭目以待!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昨天 (7/27) 通報 4 個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距離上次單日超過 3 個確定病例 ( 5/3 敦睦艦隊 4 人)已經超過 2 個月,這代表國際疫情持續升溫,更要擔心的是泰籍移工返回泰國後被確診武漢肺炎,不排除是台灣本土感染。
最近觀察到民眾的行為幾乎回到正常生活,除了在大眾交通工具和醫院裡有比較多人戴口罩外,其餘在室內或人潮擁擠之處戴口罩的比率越來越低,變成只有少數人戴口罩的誇張現況。
其實,我已經越來越不想寫關於戴口罩的勸世文,因為越寫實際上的情況越惡化,多數人並不在乎其他國家疫情多嚴重、病死了多少人,那是遠在天邊另外一個世界的事,跟台灣沒關係,不是嗎?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關心,三倍劵如何花?威力彩頭獎衝到幾億?台積電股價會漲到幾元?
大家別忘了,我們相對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沒有疫情的基礎上,只要爆發本土疫情,上述一切的美好將瞬間消失,現在都在談「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ˋ似乎沒有人想到可能會出現「報復性疫情爆發」?
今年年初我在粉專說台灣防疫做得好將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剛開始時還在 PTT 上被網友酸,後來證實真的是如此,現在台灣是不是依然最安全?我必須打上一個大問號!
國際疫情不斷飆升,建議採取更嚴格的境管措施,如果檢疫量能許可,應針對所有入境旅客比照菲律賓旅客入境模式:無論有無症狀,入境時均須於機場完成採檢;有症狀者送至集中檢疫所等候檢驗結果,無症狀者返家或至防疫旅館完成居家檢疫 14 天。
民眾應該重拾年初對武漢肺炎戒慎恐懼的心情,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台灣周邊國家形成的疫情大海嘯,已經將台灣緊緊包圍,只要還有人入境,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仍然必須全民防疫,秉持防疫即救國的想法確實執行個人衛生防護。
昨天 (7/27) 4 人境外移入、1人疑似本土感染,在防疫上是警訊,但網路上討論熱度卻不高,明明海嘯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更是超級警訊!歷史上的世外桃源或中立區被打破都是因為生活安逸沒有警覺,若持續鬆懈,台灣還能維持無疫情的環境多久?我很悲觀。
王定宇
2030年達成英語、華語雙國家語言,這是台灣的國家發展很重要的一環,涉及的層面從教育、公部門、傳媒、文化等各方面,例如學術論文發表,以中文發表就是侷限在台灣、中國、港澳等國家或地區,而其中簡體中文為大宗市場,易受中國制約;若是以英文發表,目標市場則是全世界。另外定宇選區即將興建的歸仁沙崙K-12學校,就是從幼兒園到高三的雙官方語言教育的一個起點,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往正確軌道前行...
—以下定宇分享小英總統po文—
雖然戴著口罩,不過這幾位和我一起開會的朋友,你們應該都認識。
第一位是 Studio Classroom 空中英語教室 的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女士,她是台灣五、六、七年級生非常熟悉的英語推廣者,甚至可能是大家人生中第一個認識的美國人。
第二位是 張雅琴主播,她透過流利的英語播報新聞,讓國內外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讓世界聽見了台灣的主張,
第三位是 Janet Hsieh 謝怡芬,她透過主持節目,也把屬於台灣的活力,介紹給了全世界。
不只她們,今天的 #2030雙語國家政策諮詢會議,我還邀請了PTT創辦人杜奕瑾、企業界的朋友,以及不同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討論。我的目標很明確:提升台灣普遍的英語能力,我們要來真的!
有些人可能對學英文沒信心,我小時候也一樣。我學英文的過程相當悲慘,直到出國「重開機」後,才成為今天不害怕英文的蔡英文。我真的很希望,在台灣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下一個世代的台灣人,不只母語好,英文也可以更好、更有自信,這就是我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初衷。
我和 賴清德 副總統將會透過諮詢會議,汲取民間專業夥伴的經驗和智慧,擘畫出政策的藍圖。請大家拭目以待!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阿靖今天也在東京替大家報導近況。
昨天安倍總理說這兩週是疫情會不會變嚴重的關鍵期,所以日本全國到3/15前停止一切大型活動⋯各地大小活動全部突然喊卡,搞得大家一片混亂⋯(今天本來要辦攝影展開幕會的我們,昨晚光聯絡來賓就搞了一整夜沒睡😓)⋯EXILE, Perfume 等大型演唱會損失更是超越百億日圓以上。
如果對防疫有幫助也無可奈何,我本來就贊成停辦;但活動停止了,人民的財產損失了⋯日本政府至今卻依然沒全面禁止中國客、韓國客來訪⋯對於口罩販售沒配套措施、確診病患往普通病房送⋯甚至消極檢疫以抑制確診數字上升。
先前有台灣網友在PTT以資料指出:截至24日為止,台灣檢驗數共7418例(確診30人)
南韓更是大力檢驗了21125人(確診833人)
但日本檢驗件數僅有1742人(確診160人)
而且換算下來,百位受驗者數中,台灣約有0.4人被確診、南韓有3.9位⋯ 日本卻高達9人。
如果這數字真屬實,代表日本的隱性疫情可能比已公佈資料嚴重許多⋯
⚠️ 謝謝網友補充更新:日本厚生大臣表示18~24日總共檢驗約6300件,每日平均約900件,沒有PTT原PO提供的資料那麼少。
來源: https://ppt.cc/fxh6Gx
但也有網友補充:「不含郵輪不含包機真的總共只驗一千出頭(2/16 12:00)止,一千八百多是含包機。」
在日本想要接受檢疫必須達到許多『嚴格的標準』,首先你必須連續發燒4天以上,伴隨咳嗽、腸胃不適等症狀,還得提出證明自己跟確診病例可能有過接觸的證據,缺一不可。即使全部條件符合,檢疫中心也不見得願意幫你驗。日本已有許多人表示嘗試受驗結果被勸退,還被灌輸「是自己太緊張」的想法。
現在東京要進入飯店、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並不像台灣必須量體溫、噴消毒液,大部分餐廳員工也沒配戴口罩。再加上現在是花粉症發作的季節,一堆人拼命咳嗽、打噴嚏、狂揉眼睛⋯走在路上一點都無法感到安心。
日本朋友說:「就是感冒而已到底有什麼好恐慌的?」
我:「中國七萬人、韓國也已經破千人被確診了,卻還可以自由往返日本你們不害怕嗎?」
日本朋友:「上萬個感冒的人到底有什麼好怕的?」
政府+人民一同展現神邏輯⋯ 我在《 #裏東京生存記 》書中有提到:日本明明是個國際化的強國,但大和民族最奇怪的一點,就是他們完全不了解世界其它國家的普世價值觀與邏輯,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跟別人想得不一樣。
在東京生活,真的變成『生存』了⋯
還是提醒大家不要恐慌,恐慌對於防疫一點幫助都沒有;但必須小心再小心,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均衡飲食、睡眠、運動,增加自體免疫力。會接觸老人家、慢性病患者的人更應該注意。
・・・
#日本新型冠狀病毒現況
[資料更新截至2月27日18:00為止]
■ 現在的國內確診人數為207人 + 鑽石公主號郵輪705人,8人死亡,已有32人康復出院。
■ 疫情最嚴重的都道府縣前三名為:
❶ 北海道54人
❷ 東京都35人
❸ 愛知縣25人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阿靖今天也在東京替大家報導近況。
昨天安倍總理說這兩週是疫情會不會變嚴重的關鍵期,所以日本全國到3/15前停止一切大型活動⋯各地大小活動全部突然喊卡,搞得大家一片混亂⋯(今天本來要辦攝影展開幕會的我們,昨晚光聯絡來賓就搞了一整夜沒睡😓)⋯EXILE, Perfume 等大型演唱會損失更是超越百億日圓以上。
如果對防疫有幫助也無可奈何,我本來就贊成停辦;但活動停止了,人民的財產損失了⋯日本政府至今卻依然沒全面禁止中國客、韓國客來訪⋯對於口罩販售沒配套措施、確診病患往普通病房送⋯甚至消極檢疫以抑制確診數字上升。
先前有台灣網友在PTT以資料指出:截至24日為止,台灣檢驗數共7418例(確診30人)
南韓更是大力檢驗了21125人(確診833人)
但日本檢驗件數僅有1742人(確診160人)
而且換算下來,百位受驗者數中,台灣約有0.4人被確診、南韓有3.9位⋯ 日本卻高達9人。
如果這數字真屬實,代表日本的隱性疫情可能比已公佈資料嚴重許多⋯
⚠️ 謝謝網友補充更新:日本厚生大臣表示18~24日總共檢驗約6300件,每日平均約900件,沒有PTT原PO提供的資料那麼少。
來源: https://ppt.cc/fxh6Gx
但也有網友補充:「不含郵輪不含包機真的總共只驗一千出頭(2/16 12:00)止,一千八百多是含包機。」
在日本想要接受檢疫必須達到許多『嚴格的標準』,首先你必須連續發燒4天以上,伴隨咳嗽、腸胃不適等症狀,還得提出證明自己跟確診病例可能有過接觸的證據,缺一不可。即使全部條件符合,檢疫中心也不見得願意幫你驗。日本已有許多人表示嘗試受驗結果被勸退,還被灌輸「是自己太緊張」的想法。
現在東京要進入飯店、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並不像台灣必須量體溫、噴消毒液,大部分餐廳員工也沒配戴口罩。再加上現在是花粉症發作的季節,一堆人拼命咳嗽、打噴嚏、狂揉眼睛⋯走在路上一點都無法感到安心。
日本朋友說:「就是感冒而已到底有什麼好恐慌的?」
我:「中國七萬人、韓國也已經破千人被確診了,卻還可以自由往返日本你們不害怕嗎?」
日本朋友:「上萬個感冒的人到底有什麼好怕的?」
政府+人民一同展現神邏輯⋯ 我在《 #裏東京生存記 》書中有提到:日本明明是個國際化的強國,但大和民族最奇怪的一點,就是他們完全不了解世界其它國家的普世價值觀與邏輯,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跟別人想得不一樣。
在東京生活,真的變成『生存』了⋯
還是提醒大家不要恐慌,恐慌對於防疫一點幫助都沒有;但必須小心再小心,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均衡飲食、睡眠、運動,增加自體免疫力。會接觸老人家、慢性病患者的人更應該注意。
・・・
#日本新型冠狀病毒現況
[資料更新截至2月27日18:00為止]
■ 現在的國內確診人數為207人 + 鑽石公主號郵輪705人,8人死亡,已有32人康復出院。
■ 疫情最嚴重的都道府縣前三名為:
❶ 北海道54人
❷ 東京都35人
❸ 愛知縣25人
小墨
去年這個時間,擁有這些就是財富自由呢~
疫情的確讓我們過得很苦悶,但台灣人一起努力防疫到甚至可以舉辦演唱會,專業的口罩國家隊絕對功不可沒(*¯︶¯*)
謝謝美德醫療送給我的澎湃大禮,讓我們一起體驗自由生活新選擇!
雖然現在口罩顏色選擇已經很豐富,不過美德醫療的顏色很飽和,盒裝設計也很可愛(嘿嘿黑的臉很像ptt上的顏文字XD)
特別是迷彩系,我平常不會戴特別色的口罩,但迷彩系是我覺得少數搭配起來協調好看的選擇唷!
美德也與霹靂布袋戲的合作,防疫包分別是素還真和亂世狂刀,小時候的回憶啊啊啊~幸好我還認得出這兩個角色哈哈哈😂
防疫包是防水的,裡面放了放病毒噴霧、週拋口罩、布口罩,設計也是簡潔好看!
另外美德還送了很厲害的CoverU飛行衣,真的覺得這個產品好酷⋯!說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現在才知道有這樣的產品,讓你需要出國時更有保障。一件CoverU zo 飛行衣的有效續航時間為56個小時唷~
官網上可以看到美德的主要產品其實是醫療防護衣、隔離衣、口罩、與其他個人防護設備等等,防疫期間想必產能都是高速運轉,真的非常感謝美德為防疫的付出!
這次美德醫療 4/1-4/5 在信義香緹大道廣場,設計了六大情境主題展區:
- 美德神盾展區
- 口罩展區
- 飛行衣展區
- 霹靂展區
- 個人防護用品展區
- 神秘展區
按下方的hashtags可以看到展區有多漂亮!非常推薦大家去逛逛唷~
時間就剩兩天啦,趁著連假天氣回暖,去看看令人驕傲的台灣團隊美德醫療吧!
@medtecsgroup @medtecstw
#美德醫療 #美德自由生活新選擇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隔離完,就結束了嗎?】
COVID-19 疫情已經影響了全世界的生活近半年,在這瞬息萬變的的世界裡,還記得臺灣🇹🇼做了什麼事嗎?台灣實際的隔離生活又是如何呢?F 編邀請了神秘嘉賓來跟我們分享,想知道更多別錯過繼續看下去!
.
看完了台灣,想知道國外的隔離生活情況嗎?#咖啡要拉什麼花 我們這次還邀請了 @phoebe.bai 來跟我們分享法國的情況,想晚點再看記得右下角先收藏📥
———————
🇹🇼超前部署
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凌晨,現任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透露,當天特別早起的他在 PTT 看到了吹哨人李文良醫師的第一槍 : 「武漢出現 7 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的 SARS 病例,還附上檢驗報告以及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畫面」,羅醫師進一步搜尋資料後發現狀況極類似 SARS 便立即通報,開啟這次臺灣的超前部署之路。
———————
🇹🇼臺灣隊做了什麼事?
1️⃣機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口罩國家隊
2️⃣法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3️⃣物資👉口罩實名制1.0、2.0、3.0;口罩地圖(已下線)
4️⃣民眾方針👉防疫照顧假、入境健康聲明書、防疫隔離假、居家檢疫隔離服務計畫、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公共空間社交距離指引原則、安心防疫旅館、公共運輸強制戴口罩、「1968」APP 等…
5️⃣醫護人員👉瑞德西韋的成功合成、限制醫事人員出境、放寬醫護人員送檢限制、限制民眾進入醫療院所時間、醫療院所防疫6大策略、獎勵醫護人員擴大至放射、感控、呼吸治療師、行政、社工與清潔人員
————————
🇹🇼隔離被標籤化?
許多人會對於硬要出國、回國確診的人有一些汙名化的標籤,但實際的情況是如何呢?
這次邀請到一位獨身前往紐約追夢時不幸確診的女孩 @kylie_kai__ ,感謝她願意站出來與社會分享心路歷程。
-
📢從發病到痊癒:從驚恐不適,到焦慮崩潰
「那種遙遙無期,自由離自己好遠的感覺真的很難受。」--Kai
.
回台前一天只有輕微小咳嗽,對過敏體質的她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不過警覺性高的她選擇主動通報,回台後也嚴格實行居家檢疫,隔天便接到通知確診的電話,開啟漫長的隔離生活。
.
Kai 得知確診的當下是非常驚恐的,但不是害怕這個病毒,而是擔心自己是否會影響到其他人,不過她也很快調整好心情面對可怕的挑戰。
.
Kai 說初期不適的症狀比較明顯、到第二周甚至失去嗅覺,使她非常焦慮,所幸後來漸漸恢復。在台灣的平均隔離期是 22-28 天,在三採陰後便能出院,但是她 在負壓隔離病房待了整整 35 天,到後期雖然症狀已完全消失,但因為反覆篩檢呈陽性,使她非常難熬、甚至瀕臨崩潰。
-
📢台灣的隔離環境:展現專業性
「台灣的醫療真的很完善」--Kai
.
病房有兩道門阻絕與外面的空氣流通,醫護進出時也是著全套防護衣、戴好幾層手套並全身消毒,醫護人員一天會進入四次-送三餐與例行追蹤,家人送的東西也會由他們轉交。
.
Kai 表示:醫護人員都非常 Nice,在她心情崩潰時會送她小點心關心她,在大家都害怕隔離者的時候,擁抱她、並給予她大大的鼓勵 ,這讓她非常感動 ,也顯示了台灣醫療人員的專業與愛心。
-
📢隔離者的生活變化:影響的不只是自己
Kai 與家人的生活受到很大的改變:爸爸被迫放近兩個月的假、媽媽因為身旁壓力造成身體長期不適。
.
而對於 Kai 自己,除了要面對家人的生活被影響之外,身邊好友在她痊癒出院、並額外自主隔離一週後,還是會因為害怕而刻意與她保持距離,部分甚至直接要求她不要去找朋友,保護彼此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種因為害怕產生的距離感及標籤化,對確診者來說是二度傷害,使其更為難受。
.
其實就台灣的醫療品質、專業照護以及嚴格監控,出院後的病患傳染力已經幾近零,張上淳教授也提過,痊癒後的患者之後再傳染給他人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因此,標籤化和刻意保持距離是不需要的。
————————
🇹🇼用 30 秒反思一下
台灣的確診者相較於其他地區比例很低,再加上文化差異、價值觀不同,使得有些人無法將心比心,許多網民對於返台者的罵聲不斷。不過,在貼標籤的同時,是否也考量過每個人的處境了呢?有些人在爆發前就已經在當地工作、讀書、完成自己的夢想,F 編認為:許多人選擇回台灣,只是因為想回家,因為家是避風港,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好的照護。
-
💡我們可以怎麼共同努力去填補社會裂痕?
這次邀請 Kai 來分享,希望讓這個社會上可以多些關懷、少些責怪,大部分的確診者都做好萬全隔離、並乖乖治療,這其實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帶有色眼光看待他們,對彼此多一點關心,世界會更溫暖!
.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的醫療人員,啡聞團隊致上最高敬意,你們辛苦了!
你對於確診者或台灣的現況有什麼想法嗎?或是身旁也有遇到一樣處境的好友嗎?在留言分享給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們一直都在!
喜歡貼文記得點兩下💓別忘記好東西要記得分享給朋友啊(●´ω`●)ゞ
.
.
#lescsnews #啡聞1cc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
#Taiwan #Covid19 #Coronavirus #Corona #Virus #病毒 #防疫 #SARS #MERS #台灣 #中國 #中國病毒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一週國際社群時事|09/04-09/10
1️⃣台灣人報恩刷卡25億!立陶宛驚嚇:你們都買了什麼?
🇱🇹立陶宛抗中友台,掀起台灣報恩消費潮!
近來,台灣與立陶宛透過 #口罩 與 #疫苗 互惠,友好關係逐漸升溫。前陣子,立陶宛更在台灣疫情嚴峻時期,捐贈 2 萬劑疫苗,並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儘管遭到中國政府的威脅和經濟報復,依舊不受阻撓,堅決地展現對台灣的支持和友誼。
台灣因此掀起一股「報恩潮」,民眾紛紛揪團購買立陶宛優質產品,例如 #沃福斯啤酒、#露特巧克力、Linen Tales #亞麻織品 等等。
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資料顯示,立陶宛已進入台灣線上信用卡消費前 10 名,台灣消費者在立陶宛線上商店,創下超過10萬次的刷卡紀錄;若再計入捐款總金額,共超過 25 億新台幣!
🇱🇹立陶宛人民怎麼說?
台灣人的報恩行動不只是消費,還有一個 25 人組成的團隊發起了「#編輯松」,在維基百科寫了 100 篇關於立陶宛的文章,並將成果分享到宛如 #全球ptt 的 #Reddit 立陶宛版,獲得 600 多人按讚,進入文章排行前 10 名!
數位外交小隊發現,目前已有兩篇關於 #台灣 的內容,在 Reddit 立陶宛版的月排行前 10 名裡;而台灣報恩的新聞,也獲得友台的立陶宛政治人物轉發,例如:之前支持捐台疫苗的 #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 Aušrinė Armonaitė、國會成員 Ieva Liberty。許多網友看了又驚又喜,紛紛留言:
🙋「你們都買了什麼?!太不切實際的數字了。」
🙋🏻♀️「我喜歡這種微妙的兄弟情誼。」
🙋🏻♂️「立陶宛是唯一在無所畏懼的情況下,為正義挺身而出的國家。」
無論是捐款、消費、網路行動,或是一篇留言,都可以幫助兩國人民提升對彼此的印象和關係!台灣和立陶宛正是公民外交的好例子!
2️⃣「韓流宣傳同性戀!」土耳其與巴基斯坦反對 K-POP
🇵🇰巴基斯坦撤除BTS廣告,原因:宣揚同性戀
前幾天,一名巴基斯坦粉絲為慶祝偶像 #BTS 成員的生日,在當地設置該歌手的生日廣告立牌。數小時後,一名政治人物巴特 (Aziz Butt) 表示,他收到了「大量投訴」,決定撤除廣告看板:「我們有很多年輕人喜歡 BTS,這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們宣揚同性戀!」同時強調,巴基斯坦只有一支國家軍隊,而不是 BTS 粉絲名「ARMY」。
對此,當地粉絲在 Twitter 以 #PakBTSARMYsAreStrong 的標籤串連,宣傳之前巴基斯坦粉絲動員的慈善活動,包括捐款給醫院、收容所、養老院。網友認為:「只是一個廣告看板,就可以讓人受影響變成同性戀,也太脆弱了!」「不意外,這就是巴基斯坦。」
🇹🇷土耳其發表類似聲明,性向已成難民成因
無獨有偶,土耳其政府日前也發表聲明,將審查 K-POP 有否「宣揚同性戀」,以免影響土耳其傳統價值。
據土耳其「國民日報 (Milliyet)」報導,土耳其家庭和社會事務部將審查 K-POP,預防年輕人脫離「傳統家庭價值」,導致「不分性別」的生活方式,BTS 也被列為重點對象。在土耳其社群上,開始出現 #KPOPyasaklansın (嚴禁 K-pop) 等標籤,表示這類「不符社會價值的追星現象」需要整肅一番。
至今,#LGBTQ 族群在許多國家的處境依舊嚴峻,尤其在部分保守國家,更可能引來生命危險。目前,性取向也已成為全球難民的成因之一,許多人因自身性向,必須逃至他國尋求庇護。
3️⃣「我的身體我作主!」可以拒絕疫苗,不能拒絕墮胎?
🇺🇸遭性侵也不能墮胎!《德州心跳法案》正式生效
9月初,美國極嚴苛的墮胎法《#德州心跳法案》正式生效,其法條規定,除了緊急情況,否則禁止孕婦在「胎兒心跳可被偵測」後墮胎,即便遭到性侵或亂倫也一樣。另外,亦架設告密網站 #ProLifeWhistleblower.com,鼓勵民眾檢舉、起訴非法墮胎的人士,最高能獲一萬美元獎金。
該法引來正反方輿論,德州州長阿博特 (Greg Abbott) 表示,這是為了盡力挽救每一條寶貴的生命,而法案正是努力的成果;不過,美國總統 #拜登 曾公開抨擊此法,多名大法官皆表示該法違憲,而網域註冊商 #GoDaddy 更以「告密網站違反隱私規範」為由,關閉該網站。
🇺🇸我的身體我作主?可以拒絕疫苗,不能拒絕墮胎?
德州是美國保守派的大本營,疫情期間,曾發起「拒戴口罩」、「拒打疫苗」等抗議活動,並以女權團體的「我的身體我作主!(#mybodymychoice)」為口號,聲稱自己在捍衛 #身體自主權。
此法案通過後,人權團體與反對者紛紛諷刺,保守派高喊「我的身體我作主!」卻僅允許自己拒絕疫苗,不准他人墮胎。社論作家哈克尼 (Suzette Hackney) 則認為,德州在全美的保障兒童健康排名吊車尾,應先打造良好兒童成長環境,再來談女性墮胎權議題。
👉定期定額,支持我們與世界交朋友、培訓公民外交人才:@digidiplolab
#數位外交 #公眾外交 #國際觀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立陶宛 #防彈應援 #防彈少年團 #女權 #人權